近期,隨著政府部門的介入,幾個短視頻應用相繼宣布整改。在經歷了幾年跑馬圈地、野蠻生長后,網絡視聽行業悄然進入中場修整階段。
2016年起,我國網絡直播呈現爆炸式增長態勢,數據顯示,國內有300余家企業提供互聯網直播平臺服務,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44億。2017年,短視頻行業又異軍突起勢如破竹。據媒體報道,今年2月份,快手的活躍用戶數達到2億多,秒拍活躍用戶數1億多,抖音短視頻將近1億。這些活躍用戶中,年輕人占大多數。
網絡直播和短視頻應用仿佛自誕生之日起就帶著“原罪”。從早期的“直播造人”到去年的“未成年懷孕生子”“殯儀館直播火化”等,網絡視聽行業在呈現優秀內容的同時,一些突破道德底線與法律紅線的行為也一直如影隨形。
政府對相關應用的強勢下架及限期整改,對這個狂熱的新業態注入了一劑鎮靜劑。相信現在的整改是為了更好再出發,我們更加期待相關網絡視聽應用的鳳凰涅槃。
當前的媒介生態,局部呈現出用戶馭媒之“術”的泛濫和馭媒之“道”嚴重缺失的失衡。技術的迅猛發展,一方面使各種新業態新應用實現了對普通人的賦權。它使信息發布接收沒有了準入門檻,人們隨時隨地可以在網絡上發布信息。一些展示才藝和美好生活的內容頗受歡迎,同時一些糟粕也大行其道。而這些內容低俗的視頻和視聽節目,往往在數以億計的用戶之間肆無忌憚地傳播。
另一方面,算法和基于用戶數據的精準推送,讓網絡視聽應用可以將平臺內容根據手中興趣進行差異化精準推送。這樣一來,大量碎片化、娛樂性、排斥思考與邏輯的同質化內容消耗了用戶的大量時間和精力。用戶對“社會搖”“草裙舞”如數家珍,而對涉及公共利益、關乎自身利益的信息卻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這種異化,使人逐漸喪失了理性思考,心甘情愿成為算法和數據的附庸。
在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的今天,價值理性似乎被技術理性遠遠拋在身后。攜資本與技術優勢的內容平臺大有睥睨眾生之勢,用“技術中立”的擋箭牌沖擊著傳統的媒介生態,傳播者為了眼球效應不斷突破底線,受眾沉浸在視聽快感的信息繭房里難以自拔。
2008年1月起實施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對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誘導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的;危害社會公德,損害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等內容作了禁入規定。
以脫離語境、同質化、庸俗化、碎片化,甚至逾越法律和道德界限的內容以及基于算法的精準推送獲得的用戶黏性,讓網絡視聽行業逐漸脫離了正常的發展軌道。對于這樣病態的發展態勢,就該及時出手,重典治亂、猛藥去疴。政府部門的此次整改舉措,有其必要性。
他律是必要的,但是網絡視聽領域要真的實現健康成長,離不開相關平臺的自律,以及網民媒介素養的提高。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