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民日報》關注海南電視夜校助力脫貧攻堅,點贊瓊山區云龍鎮精準對接扶貧供需
貧困戶富腦袋鼓口袋
海口網4月23日消息(記者王浩寧)22日,《人民日報》9版“扶貧新觀察”欄目刊發《海南電視夜校助力脫貧攻堅 貧困戶富腦袋鼓口袋》一文,關注海南貧困戶通過脫貧致富電視夜校,讓腦袋開了竅,學到了一技之長,發展特色產業脫了貧。瓊山區云龍鎮“缺什么補什么”精準對接扶貧供需被重點報道。
扶貧夜校:扶志扶智相結合
“地瓜不僅易儲存、易種植,產量也高,更容易實現規模化生產。”第五十七期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節目上,澄邁縣橋頭鎮沙土村支部第一書記、橋頭鎮地瓜產業帶頭人王文克成了主講人,講解地瓜產業結構優化的辦法等。“這堂課含金量十足,把種地瓜前前后后講了個透。”前些年被評為貧困戶的王德勝說,在電視夜校課堂上看到地瓜產業鏈長出的一筆筆收益,當時就向幫扶干部報名,要跟著王文克學地瓜種植管理,并主動以土地入股加入了地瓜合作社。
“這不只是一檔電視節目,更是一套系統的脫貧設計和制度安排。”海南省夜校辦主任譚基虎說,海南探索實施“電視+夜校+961017服務熱線”精準扶貧模式,扶志扶智相結合,為貧困群眾搭建學政策、學技術、賣產品、找工作、找信息的學習與服務平臺。
“每期教學內容從貧困群眾需求出發,提供菜單式教學,由貧困群眾看單點菜。”制片人邱耀介紹,考慮貧困戶接受能力,結合農事時節安排,采取實地調研確定題目、職能部門提供內容、專家團隊策劃攝制的方式制作教學節目。
夜校同步開通961017服務熱線,每周一夜校開播時,該熱線最忙碌。“扶貧政策、教育助學等問題五花八門,每條求助最多時能聯系19個職能部門聯動處理。”熱線班長陳昭君介紹,政策咨詢類當場回復,其他內容轉到相關部門接聽處理,熱線工單跟蹤督辦。
瓊山云龍鎮:精準對接扶貧供需
4月10日,又到了電視夜校學習的時間。臨近晚上8點,天黑了下來,路上的行人少了,海口市瓊山區云龍鎮云嶺村村委會卻是燈火通明。村委會二樓的教室里安靜了下來,到場的人們挨個接過簽到表,寫下名字、幫扶單位、聯系電話、簽到時間等信息。
云嶺村黨支部書記馮詩雄說,以前村里沒有集體經濟,也沒有像樣的產業帶動,貧困戶很難集中起來,村干部找不到有力的幫扶抓手。“現在村委會成了村里人氣最旺的地方,貧困戶有啥困難都愿意在夜校課堂說一說,我們對癥下藥,對準地方下力氣。”馮詩雄說,夜校讓不少貧困群眾有了一技之長,脫貧致富愿望和能力更強。村干部也達成共識:只有合適的產業帶動,才能讓貧困戶穩定脫貧。近年來,村里利用政策,在海口高新區等單位支持下,采取“村委會+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啟動了三角梅扶貧基地和蘿卜種植、光伏項目。去年,云嶺村整村脫貧出列。
為了繼續增加村民的收入,云龍鎮上線了“云龍農家”網店,幫助農民發展電商,策劃推出了“中華蜂百花蜜”“云龍蘿卜”等農家土產品,“線上+線下”各類農特產品銷售額將近10萬元。云龍鎮黨委書記陳文強說,如今通過電視夜校,課前課后交流多了,干群感情更深了,情況摸得更準了,幫扶措施更到位了。
?
相關鏈接:
創新推出“菜單式”扶貧 海口云龍鎮2018年專場招聘會舉辦?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