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4月23日電 題:“壯族三月三”:“世界這么大,只有廣西在放假”
新華社記者盧羨婷、趙剛、徐海濤
“世界這么大,只有廣西在放假”。4月18日至22日,廣西人民剛剛度過了當地法定節假日“壯族三月三”。幾日來,各地沉浸在壯鄉歌海中,國內外大批游客慕名前來體驗盛會。“壯族三月三”是如何流行起來的呢?
讓全國人民羨慕的假日
三月三指的是農歷三月初三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三月三歌節也已有上千年歷史。人們在春耕之后,以對唱山歌的形式祈求風調雨順。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甚至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圩”。有些地方在這期間還要祭祀祖先,殺雞宰羊、貢上五色糯米飯和自釀米酒,跳著蘆笙踩堂、搶花炮……不少習俗延續至今。
2014年,“壯族三月三”申遺成功,將廣西多民族傳統文化推向國際大舞臺。同年,廣西確定“壯族三月三”為法定假期。
今年“壯族三月三”活動期間,廣西準備了40多項重大活動,各地還有1000多項活動。自治區旅游部門還推出景區景點門票優惠、旅游航線優惠、入桂包機獎勵等多項富有“含金量”的惠民政策。
廣西向世界發出了“春天的邀請”。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孫大光表示,今年是廣西實施“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文化旅游消費品牌打造工作的第二年,打造文化旅游消費品牌,將集中展示廣西作為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和美好前景。
各地賓客紛至沓來。今年,粵桂自駕游組織4個車隊共約250臺車分別從肇慶和茂名出發,在南寧、柳州等地參加“壯族三月三·相約游廣西”活動。
民族大聯歡從鄉間走向世界
這幾年,“壯族三月三”的品牌從無到有,民族大聯歡的舞臺也從鄉間走向世界。5年來,廣西12個世居民族聯袂云南、貴州、內蒙古、寧夏等地的各民族同胞,借助這一平臺共同展示各民族傳統文化,增進各民族之間的友誼。
在自治區民族博物館壯族干欄式民居、侗族鼓樓等傳統民族建筑環繞下,“阿哥”“阿妹”唱起了“壯族三月三”主題曲《廣西尼的呀》,敲響了象征壯族民族文化的銅鼓。
來自廣西東蘭縣蘭陽村銅鼓隊的韋景業45歲了,今年的假期,他和同村其他21人在廣西民族博物館為游客表演銅鼓演奏。“我是個農民,以前很少有機會參加表演。現在人們生活富裕了,我們村銅鼓隊出來表演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了。”
自治區民宗委副主任楊啟標說,廣西充分利用三月三這一民族傳統節日,展示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成就。同時,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民族團結與社會和諧。
民族大聯歡平臺的打造也引來了海外關注的目光。廣西柳州“魚峰歌圩”山歌邀請賽吸引來自哈薩克斯坦、緬甸等12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歌手同臺飆歌。喀麥隆歌手丹妮第二次來到柳州“趕歌圩”,她說,通過歌唱與大家分享快樂,自己也特別高興。
傳統節慶品牌產生溢出效應
“壯族三月三”集民族文化、群眾體育、風情旅游、特色消費于一體,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已成為廣西一個重要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人們在重拾民族傳統文化記憶的同時,生活的幸福感也在不斷提升。
今年“壯族三月三”期間,廣西還舉辦了“壯族三月三·民族體育炫”活動。“本屆活動是國家體育總局同意作為支持單位舉辦的全國首個省(自治區)級體育廟會,這是廣西‘壯族三月三’體育活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自治區體育局副局長盧意文說。
大批優質農副產品伴隨“壯族三月三”電商機遇走出深山。今年“壯族三月三”電商節設有1個主會場和8個分會場,圍繞“互聯網+新時代”等主題,參與線上活動網店逾千家。
自治區商務廳副廳長許瑾表示,本屆電商節廣西特產的全網網絡零售額有望突破20億元,進一步推動電商助力精準脫貧,培育一批網上熱銷的廣西農特優產品,帶動“廣西特產行銷全國”工程線上線下融合升級。
在工業城市柳州,近200名國內外工業旅游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旅游產業在城市發展中的定位及戰略。近年來,結合建設生態宜居宜游的山水“旅游名城”,當地打造出了一系列獨具觀光、體驗特色的工業旅游精品線路。
文化旅游融合勢不可擋,為未來城市發展開辟了新路徑。柳州市市長吳煒表示,柳州正以全域旅游發展的理念,通過整合資源、拓展空間、豐富產品體系、創新業態,促進城市旅游產業轉型升級。
?
相關鏈接:
海南“三月三”五指山主會場活動落幕 明年主會場在陵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