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23日電 農業農村部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今年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農業農村部畜牧業司副司長王俊勛表示,近幾年畜牧業一直在朝著結構調整的方向不斷地努力,而且以市場和問題為導向,不斷地在推動。經過這些努力,出現了三個積極的變化。
一是區域結構在優化。強化了規劃指導和政策引導,積極穩妥推進畜禽養殖業向環境承載容量大的地區和糧食主產區轉移。這幾年表現尤為突出的是生豬養殖北進西移,蛋雞養殖東擴南下成為一種趨勢。水網地區、生豬存欄調減了2300萬頭,養殖密度、養殖強度都有所下降。南方長距離調用雞蛋的情況也在逐步改善。從一季度情況看,受生豬價格行情低迷影響,生豬產能調整和轉移仍在持續,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同比均有所下降。
二是產業結構得到優化。持續推進畜禽標準化示范創建,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畜禽養殖規模化率達到了58%,畜牧業實現了從分散養殖到規模養殖的歷史性轉變。糧改試點面積達到1300多萬畝,新型種養關系加快構建,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快推進,畜牧業朝著節水、節糧、節地的方向發展,種養結合,綠色發展成為一個新的導向。從去年和今年一季度情況看,盡管市場有起伏,但畜產品產能總體穩定,充分說明規模經營主體的“壓艙石”作用正在逐步顯現。
三是產品結構得到優化,肉蛋奶的結構持續調整,奶業正在向著全面振興的方向逐步邁進,優質特色畜牧業快速發展。豬肉占肉類比重下降到了62%,更加貼近市場的需求,從一季度情況看,生鮮乳生產同比略增,牛羊肉產銷兩旺。同時,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也在不斷提升,生鮮乳中三聚氰胺等重點監控的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長期保持在100%。全國飼料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了97.4%。
王俊勛指出,從下一步來看,將按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以提高畜牧業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畜禽生產力為主攻方向,進一步轉方式、調結構、優質量,全面提升畜產品供給質量和水平。一是繼續推進產業布局調整,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繼續推動形成生豬、蛋雞、肉牛、肉羊產業合理布局,資源有效利用的生產新格局。二是示范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繼續抓好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以生豬、奶牛為重點,兼顧特色畜種,創建好示范牧場。三是大力發展優質特色畜牧業,適應市場消費轉型的要求,支持引導蜜蜂、馬、驢、奶山羊、兔等市場成長穩定,發展有潛力,而且有市場需求的特色產品。今年,將研究制定馬、蜂產業發展規劃,制定水禽、蜜蜂遺傳改良計劃,組織開展畜產品品牌推介活動,通過畜博會等展會形式搞好品牌營銷,打造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畜產品品牌。
?
相關鏈接:
內蒙古農業“十四連豐” 畜牧業“十三連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