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23日電 (王子侯)今日,農業農村部就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發展計劃司司長魏百剛在會上表示,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開局良好,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8904億元,同比增長3.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226元,實際增長6.8%,延續了“雙增長”的勢頭,實現了“開門紅”。
魏百剛介紹,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實現開局良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種養業生產形勢較好。春耕生產平穩開局,夏糧面積穩定在4億畝以上,長勢與常年相當。春耕備耕有序推進,春季生產機具累計投入1400多萬臺(套),種子化肥農藥柴油等農資供應保障充足。當前全國已播農作物超過3億畝,完成意向種植面積超過20%。養殖業生產穩中有增。一季度生豬出欄2億頭,同比增長1.9%,豬肉產量154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2.1%;牛羊禽肉產量77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2%;水產品總產量1248萬噸,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農業結構持續優化。從種植業結構來看,據農業農村部意向調查,現庫存較大的稻谷和玉米種植面積都有所調減,其中水稻面積調減1000萬畝以上。市場供需缺口大的優質小麥、高蛋白大豆、雜糧雜豆、優質飼草等面積有所增加。從養殖業結構來看,生豬養殖布局加快優化,南方水網地區已累計調減存欄2300萬頭,產能向糧食主產區和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趨勢明顯,溫氏、大北農、牧原等大型養殖企業已在東北玉米產區落地。漁業減量增效積極推進,海洋捕撈產量同比下降1.6%,漁業資源利用強度有所降低。
農業綠色發展勢頭良好。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增加,農產品質量安全繼續保持較高水平,一季度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達到97.3%。新認證綠色農產品4504個,有機農產品1618個, “三品一標”農產品總數超過12萬個。去年我們啟動了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今年繼續有序推進,已經部署完成100個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縣、150個綠色防控試點縣、200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試點縣、150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100個地膜治理示范縣,這些試點縣的工作正在有力地推進,化肥農藥利用率和減量增效水平,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水平都在進一步提高。
農村一二三產業加快融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穩步增長,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以上;食用農產品加工企業景氣指數達到137,同比提高4.5個點。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增速較快,一季度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人數同比增長10%左右。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一季度全國農產品網上零售額452.7億元,同比增長38.8%。農村創業創新積極推進,各地大力發展新農民新技術,建立了一批農民創業創新園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在城市有作為的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和科技人員返鄉創業創新。據農業農村部統計,目前返鄉創業人員達到了740萬人,現在有一種說法叫“逆城鎮化”的現象。
農業投資快速增長。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900億元,同比增長24.2%,增速比去年同期高4.4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比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16.7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22.2個百分點,比第三產業高14.2個百分點。
農產品價格總體穩定。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109.5,同比高2.03個點。其中,玉米和小麥價格同比分別上漲6.5%、3.8%,稻谷價格基本持平;蔬菜和水果價格先漲后降,同比仍然分別上漲1.7%和1.6%;豬肉價格受市場供給寬松影響跌幅較大,其他畜禽產品和水產品價格都有所上漲。
農民收入較快增長。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226元,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與GDP增速保持同步,第一季度國家GDP增長也是6.8%,我們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1.1個百分點。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達到1.74億人,同比增長1.1%;月均收入達到3736元,同比增長7.3%,這延續了務工總量和工資收入雙增勢頭。
“總的來看,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的好形勢,為鄉村振興戰略開局起步奠定了良好基礎。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受國際市場變化和國內宏觀經濟走勢影響,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仍然存在一些苗頭性、趨勢性的問題,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才能保持這樣好的勢頭。”魏百剛表示,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公共服務改善、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農業農村政策研究創設,以“五推進、一加強”來實現鄉村振興開好局、起好步。
?
?
相關鏈接:
農業農村部:我國農村地區線下消費手機支付比例已達47.1%?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