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4月23日電(記者邱冰清、蔣芳)23日是世界讀書日。這一天,一本反映南京大屠殺史實的青少年科普讀本《黑色記憶:南京大屠殺》正式出版發行。
該讀本由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連紅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研究人員劉燕軍共同編著。全書共計約15萬字,時間為經、專題為緯,由31篇人物故事串聯而成,分為“保衛南京篇”“黑色南京篇”等五章節,較為全面地介紹南京大屠殺的慘痛歷史、戰后對戰犯的正義審判及南京大屠殺檔案成為世界記憶遺產的過程。
區別于學術著作注重宏觀的敘事風格,《黑色記憶:南京大屠殺》試圖通過一個個故事展現歷史的復雜性和可探究性。文中大量選取普通人物的真實故事,例如,以殺豬賣肉為生的王恒山在危難時分救助同胞的故事《王恒山仗義救同胞》、反映當年南京首都電廠總工程師陸法曾調查尋找電廠殉難工友名單的《45位殉難工友的名單》等。
張連紅說,即使是史學大眾化讀本的寫作,細節也不可虛構。《黑色記憶:南京大屠殺》描寫某一天的天氣,絕不是想象的,而是查找了南京市檔案館的海量資料。同時,在語言表達方面也盡可能避免使用殘暴血腥字眼,并添加漫畫插頁,讓讀者能在閱讀過程中放松下來,減少青少年讀者的心理沖擊。
“南京大屠殺歷史作為中華民族最慘痛的民族記憶之一,應成為中國青少年歷史觀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劉燕軍說,希望本書能夠引發讀者從和平學的角度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考。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表示,公眾對普及性歷史讀物有很大需求。史學家能在學術研究的同時將研究成果“再翻譯”,將歷史事實化為國民記憶,并轉為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是普及讀物應有的呈現方式。
?
相關鏈接:
海南周刊| 海南首部紅樹林科普讀本問世:自然有愛 用心探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