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帶狀公園加速生態修復,打造“透綠見藍”“透光見海”的西海岸景觀。記者黃一冰 攝
雨潤椰城,山青水碧。
美舍河畔,鳳翔濕地公園,綠意蔥蘢,水入濕地而不溢。
三角池片區,東湖水波蕩漾,雨打睡蓮,水清岸綠如畫。
南渡江生態公園,草青花紅,十里“椰夢長廊”,生態走廊串起清涼氧吧。
散落在城市不同方位的公園,隨著海口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漸次升級換代煥新顏,顏值更高,功能更全,游園更舒心。
每個公園,都是一條連接人與自然、人和城市的紐帶。海口在推進城市更新“五化”先行工作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融入海綿城市理念,下足“繡花功夫”,精細升級改造,讓“城市客廳”更加宜居有溫度,讓市民游客感受更美好的生活。
1 海綿公園:凈化水質 重塑生態
城市發展,公園也在變。歷經歲月長河洗禮,累積的“沉疴”讓公園逐漸失去往日的光彩。海口在全面摸底的基礎上,以生態修復理念修補功能,海綿化改造公園,讓人與自然“親密接觸”。
縱貫海口市南北的美舍河,是海口人民的母親河,河岸附近眾多的大小公園是市民日常休閑之地。而曾因污水侵襲,河水臭味難聞,讓公園成為“鬧心地”。
生態“負資產”,也可變身城市新名片。海口以“自我革命”的勇氣,堅持“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景觀提升”統籌實施,水岸同治,久久為功,美舍河實現了美麗蝶變。新建的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成為海口市民新的“城市會客廳”。
走進濕地公園,隨處可見的大葉油草、吐露芬芳的三角梅、高大挺拔的椰子樹與遠處碧波蕩漾的美舍河,勾畫出一幅綠意盎然的美麗畫卷。“美麗美舍河又回來了,還多了這么大的公園,感覺就像做夢一樣。”4月25日,沉醉于眼前鳥語花香的市民王宇說。
公園內占地1.4萬平方米的梯田濕地極為引人注目。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分院資源能源所副所長王晨介紹,梯田分為八級,每一級80厘米高,由各種粒徑不同的基質材料和生物填料顆粒組成,每三級梯田作為一個組合處理單元,污水在其間有組織地進行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垂直流動,通過填料的過濾、植物根系的吸收、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機物、氮、磷、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質。梯田濕地近期每天可處理0.5萬噸的生活污水,遠期可處理1萬噸污水。
“公園的一草一木、一溝一壑,都在為海綿城市建設貢獻力量。”王晨介紹,沿岸的透水自行車道、火山巖擋墻、親水棧道及帶有凈化水質作用的綠植,暴雨時能起到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的作用。美舍河原來的硬質堤岸變硬為軟,退堤還河,構建內河濕地,改善了原來的“三面光”現象,增加了水體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接觸界面,有利于河流自然滲透,河水自然凈化。
游人樂游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 記者黃一冰 攝
2 景觀公園:人性設計 彰顯特色
公園之美,生態為底,景觀宜人。海口根據公園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因地制宜開啟公園的“美容”行動,提供更多優質綠色空間,讓市民游客暢享天然大氧吧。
4月25日,雨后的南渡江生態公園,格外綠意盎然,市民陳平壯晚飯后喜歡到這里散步。這座臨江而建的生態公園,依托濱江路帶狀景觀帶,以生態修復拓展綠色空間,塑造以“綠色”和“水”為主題的城市生態公園和景觀長廊。
南渡江生態公園位于南渡江西岸,從新埠橋到南渡江大橋呈帶狀分布。在園林部門的規劃中,從人性化的角度出發,設計一個開放共享、開闊大氣、便民惠民的城市綠地,讓南渡江公園成為城市地塊的綠色紐帶,建設娛樂休閑、體育健身、現代服務于一體的公共生態走廊,包括白沙坊公園、城市友好園、濕地公園、“雙擁”公園等區域。
市園林局工程處負責人介紹,根據城市總體規劃,該公園被確定為城市兩條生態廊道之一,為南北貫穿城市中心城區的公共綠地。同時,公園的建設也是強化江畔生態保護、優化公園布局、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
為了體現椰城特色,留住鄉愁,公園建設過程中廣泛種植本地樹、本地草,統籌推進凈化、綠化、美化、亮化、彩化等“五化”工程,夯實熱帶花園城市的底蘊。全長12.57公里的公園里,綠化部分以椰子樹為主基調,數千株椰子樹遍布帶狀綠地,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椰夢長廊”,同時栽植其他能體現濱海城市沿江風光的本土樹種,豐富綠化景觀層次。
“既可以在寬闊的廣場散步,也可以在狹長的綠道中騎行。”細心的陳平壯發現,在江堤頂部有一條近10公里長、8米寬的慢行觀光線,既可以健身,也可以觀賞沿江風景。尤為市民點贊的是,公園因地制宜設置了生態停車場、公共廁所、避雨亭、游人座椅等設施,為公園休閑游玩提供便捷的配套服務。
東湖新貌。記者黃一冰 攝
3 文化公園:濃濃鄉愁 留在心頭
公園,就像一部自然時光機,人們借助這個記憶紐帶,可以重溫兒時回憶,也能夠品位歲月沉淀的文化印記。海口在公園改造提升中,不僅注重硬件提升,更注重彰顯本土特色,讓好生態留住“最海口”的鄉愁味道。
海口人民公園東湖上空水鳥振翅飛翔,湖中綠意浸染的孤島倒映水面。“美極了,就像一幅和諧潑墨的山水畫,綠意盎然,生機勃勃。”遠眺的市民陳苗停住腳步,凝望著這迷人的自然風景。
深處鬧市區的湖心島,在悠長的歷史長河中是城市文化記憶的重要載體,因其景色秀麗、造型別致,一度成為城市地標,經常可在明信片中見到它的身影。“然而多年來湖心島還處于無序利用的狀態,雜草叢生,臟亂差現象嚴重。”陳苗回憶,那時島上因為隱蔽,打架斗毆等亂象屢禁不止,也是城市管理的隱形“死角”。
在滄桑歲月洗禮下,島上的景觀也存在“硬傷”。“站在島上很難看到湖水,湖水也很難‘看到’我。”說起以前的景象,徐丹丹既感受這個小島的難得獨特,也為雜亂感到可惜。徐丹丹是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一名景觀設計師,也是三角池片區環境綜合整治園林景觀提升項目的參與者之一。
“能保留盡量保留。”徐丹丹在走訪時發現,島上還存在許多老樹,長勢茂盛,在設計和施工圖上這些樹都被醒目地標出來,妥善地保護好,將雜亂的、長勢較差的小樹進行了移除。“老樹是扎根湖心島的‘老居民’,也是歲月沉淀的印記,保護好它們是我們的責任。”
“海口又稱椰城,椰子樹在城市綠化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可以凸顯城市熱帶風情。”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景觀設計師蓋若玫說,在三角池片區中大量種植椰子樹,鋪植便于管養且成本較低的本地大葉油草,廣泛種植三角梅。“用這些本土花草樹,留住海口人的濃濃鄉愁。”
“30年前,十萬人才下海南,這里是許多人夢想開始的地方。30年后的今天,煥然一新的三角池公園不僅激活了我們的‘闖海記憶’,120多天的快速蝶變,更是對特區精神的現實傳承。”闖海人王方全老人感慨道。
位于濱江路的南渡江帶狀公園美麗如畫。 記者黃一冰 攝
4 民生工程:問需于民 量身定制
公園改造提升是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海口始終以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為工作標尺,打造休閑海口游、市井文化圈,不斷增添市民游客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每天到這里來散步,看著清澈的湖水和湖邊的花花草草,心里別提多舒坦了。”在東湖邊,市民王曉磊用手中的相機定格下笑容燦爛的朋友。
“原來,高高的圍欄將湖水和人隔離開,彼此離得很遠,沒有親近性,體現不出水生態的魅力。”中規院建筑所工程師申彬利介紹,為了打造親水休閑空間,將原有毛石砌筑硬質駁岸進行軟化處理,改成了草坡入水,在安全水位線里種上水生植物,同時,將東西湖駁岸向后拓寬,完善濱湖步道空間,增加部分親水棧道,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申彬利表示,東西湖治理中堅持民本理念,在設計施工中充分考慮居民日常生活需求,針對湖邊照亮設施不足,專門對東西湖沿岸的亮化進行了系統優化,通過布設暖白、暖黃光等光源,提高了夜晚湖邊的亮度,既方便了市民游客,也成為老城區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全程參與三角池片區環境綜合整治(一期)的海旅集團副總經理林天蒂表示,該項目在全面摸底的基礎上,問需于民,問計于民,量身定制系列惠民‘套餐’。為了讓公園更寬敞舒適,施工方將原先遮擋視線的雜亂灌木移走,合理重塑地形,重點將湖邊的硬質駁岸拆除,建設親水的木棧道,打造通透的園林景觀。同時,在海秀東路、博愛南路與海府路的交叉路口附近新建了三角池廣場,為市民提供更多休閑空間。
?
相關鏈接:
加強接種系統建設 海口152個單位提供兒童接種服務?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