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醫學院法醫鑒定中心主任鄧建強: 7年探索首創海南特色熱帶法醫學
鄧建強在指導科研團隊成員分析動物肌肉組織切片。 記者 李磊 攝
記者 李磊
在案發現場,他是一名用科學尋找真相的法醫,解剖高度腐敗的尸體、尋找撲朔迷離的死因……
在象牙塔內,他又是一名在全新學科領域領跑的科研工作者,針對海南的熱帶氣候,創建了具有海南特色的熱帶法醫學……
這就是海南醫學院法醫鑒定中心主任鄧建強。近七年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海南醫學院法醫鑒定中心走向了一條快速發展之路,并填補了我國熱帶地區法醫理論的空白。
細微處揭露真相捍衛公正
“以科學捍衛公正”——這是掛在海南醫學院法醫鑒定中心外的一句醒目的標語。
采訪鄧建強,如同聽一部關于法醫的精彩長篇小說。鄧建強在每一個案件中,就如同探案小說中主人公,總能從蛛絲馬跡中找出線索,看起來塵埃落定的案件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結局——
2012年,臨高有兩位村民發生口角,相互推搡間,其中一人突然倒地死亡,身上卻沒有致命傷口。但死者家屬情緒激動,一口咬定死者是被人打死的。
經過尸體解剖后,鄧建強發現,死者頭部僅有皮外傷,腦部完好。在進一步的解剖之后,鄧建強發現死者患有嚴重的冠心病,最終鑒定結果確定死者是死于冠心病突發,不是打斗造成的死亡。
2014年夏天,海口一名男子黃某在海口大街上與張某發生爭執,黃某用木棍戳到了張某的耳后,隨后雙方各自離開。
一星期后,張某高燒住院,經確診為破傷風,醫治無效死亡。張某究竟什么時候染上了破傷風,是通過什么樣的途徑染上,是否與被黃某用木棍刺中有關……這成為法醫所要破解的難題。
為了得到真相,鄧建強和同事制訂了周密的解剖計劃,經細致檢查,最終在張某耳后傷口處發現了一深度膿腫,里面還殘留著木刺,這些就是導致張某染上破傷風的原因,這一重要證據最終讓案件一錘定音。
這次鑒定獲得了2016年由國家司法部組織的第二屆全國“宋慈杯”優秀鑒定文書評選二等獎。
“法醫在工作的過程中,一切都要用科學來說話,要用科學捍衛公正,細微之處揭真相,馬虎不得。”鄧建強說。
首創海南特色熱帶法醫學
這些聽起來頗為玄妙復雜的疑難鑒定,一一被鄧建強用科學的手段破解,他說,這些除了經驗之外,還離不開法醫學理論的支撐。在案發現場外,鄧建強為了建立一套具有海南熱帶特色的法醫理論,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2011年10月,鄧建強作為法醫學科帶頭人被引進法醫鑒定中心工作。此前,他有著多家國內頂級法醫鑒定中心工作的經驗。
“來到海南之后,我突然覺得之前很多理論和經驗根本無用武之地。”鄧建強說,大部分法醫學發達的國家地處溫帶地區,很多法醫學理論、數據也是基于溫帶氣候基礎而建立,那些數據在海南就完全不能照搬。
鄧建強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法醫學中往往需要根據尸體腐爛程度來判斷死亡時間,但是在海南島這樣的熱帶地區,腐敗的速度明顯要比溫帶快很多。
鄧建強舉例說,他的科研團隊僅僅是為了摸清尸體白骨化的時間,就開展了大量試驗以收集數據。他們曾用兔子在海南島不同地區做了死后尸體變化的試驗,在同一個季節,放置在三亞和瓊中的深山里,兔子尸體的腐敗程度不一。
鄧建強說,但死后尸體變化試驗僅是法醫學中最基礎的試驗,還有更多的領域需要去探索:比如海南島生長著大量熱帶植物,這就需要和海南植物學、中醫藥學研究機構合作,從千萬種海南獨特的有毒植物中進行篩選甄別,建立一套海南獨特的毒物標本庫,用于判斷海南特有的動植物中毒死亡案件中的毒物檢測和分析。
期待熱帶法醫學有新發展
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熱帶法醫學”的教材已經編寫完成,將于今年由國內權威出版社編印。鄧建強的科研團隊獲得了2項國家基金和1項省基金資助。
近幾年,在鄧建強的帶領下,海南醫學院法醫鑒定中心開始躋身國內高水平司法鑒定機構。
法醫鑒定中心由原來的3間辦公室增加到現在的30多間,工作場所也由面積120平方米擴大到936平方方米,投入近500萬元購置設備,高標準配置法醫物證、毒物、病理、臨床4個專業實驗室,并建立了全國領先的法醫門診鑒定受理系統。
去年9月7日,海南醫學院法醫鑒定中心在海口揭牌成為“國家級(資質)司法鑒定機構”,成為了海南省當前唯一全面通過國家司法部、認監委、認可委推薦與評審的,具備國家級資質的司法鑒定機構。
鄧建強說,這幾年,多名國內外的優秀法醫學人才加盟了海南醫學院法醫鑒定中心,不少人是沖著熱帶法醫學這塊“新大陸”來的,在這里,他們將面對一個全新的領域,并將大展宏圖。
鄧建強深信,熱帶法醫學體系的創建,必將使包括海南在內的所有熱帶地區和國家受益,為揭示和打擊犯罪、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發揮巨大作用。
?
?
相關鏈接:
《美好時代》受人民日報海外版點贊:時代垂青奮斗者·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