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省不斷加大扶貧資金投入,落實各項精準扶貧惠農政策
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破萬元
數據顯示
2017年
海南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312元
同比名義增長12.5%
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4%
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
分別比上年快1.9個和2.5個百分點
制圖/孫發強
記者3日從國家統計局海南調查總隊了解到,2017年海南省委、省政府不斷加大扶貧資金投入,落實各項精準扶貧惠農政策,確保了海南貧困地區農民增收提速,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跨過萬元大關,達到10312元,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繼續改善。
據分析,拉動我省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長的動力主要有3個方面:
一是政策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等成效顯著,發放實物和現金補貼、危房改造、養老金連漲是推動海南貧困地區農民轉移凈收入增長的最大動因。據統計,2017年五個國貧縣精準扶貧投入力度大,全年累計扶貧投入同比增長46.9%,其中現金政策性惠農補貼同比增長近71.6%。
二是農民務工就業形勢良好,鄉鎮公職人員、教師、醫護人員及村級干部工資標準提高。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規模擴大,務工收入增長穩定,成為推動貧困地區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較快增長的重要因素。
三是部分主要農產品價格上漲、鄉村游火熱助力海南貧困地區農村居民經營收入穩步增長。2017年檳榔價格創新高,出售單價同比增長33.1%,而五個國貧縣檳榔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20%左右,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同時,隨著全省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的建設加快和居民對生活品質追求的提升,鄉村自駕休閑旅游逐漸升溫,帶動了全省農村家庭第三產業經營發展,促進了貧困地區農民非農經營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農民收入提速增長以外,我省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生活條件持續改善,包括住房和家庭設施狀況繼續改善:近年來,精準扶貧危房改造投入力度加大,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改善,2017年海南貧困地區已無居住竹草土坯房的農戶,使用照明電的農戶比重達到了100%;基礎設施建設創造美好生活條件:2017年海南貧困地區通電的自然村、通電話的自然村比重均已達到100%,通寬帶的自然村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3.5個百分點,達到81.0%;此外,享受型耐用消費品擁有量保持較好水平,文化教育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完善。
?
相關鏈接:
朋友圈“隱形貧困人口”為何出現?理性對待消費升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