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糾紛居高不下挑戰傳統審理模式山東武城新經驗挽救婚姻保護孩子
記者探訪情法并舉怎樣斷清家務事
沙發、茶幾、綠植……如果不是“男方”“女方”“委托代理人”等桌簽以及墻上“家事法庭”四個大字的提醒,張某還以為這是家。
張某與李某結婚沒幾年,有了孩子后,因家庭瑣事導致矛盾越來越大。女方李某一紙訴狀要求離婚,但張某卻始終不同意。落座后,法官張振靜沒有急著開庭,而是先讓雙方在紙上列舉對方優點,接著播放被告張某提交的婚姻錄像和恩愛照片。
看著看著,李某眼角紅了。因為詳細了解了訴前調解和家事調查情況,張振靜判斷這并不是死亡婚姻,離婚不過是一時沖動。張振靜觀察著法庭上雙方的表現,趁熱打鐵進行調解。
從當初的夫妻恩愛,到如今的可愛孩子……家庭的不易與幸福,張振靜講了很多,既指出了張某自身的問題,又提示李某多多諒解。一上午的苦口婆心最終換來了兩口子的重歸于好。
這是山東省武城縣人民法院審理家事案件的一幕。
目前,家事審判改革“武城經驗”成效顯著,兩年來,該院家事案件訴前調解登記1153件,其中調解和好374件,調和率達32.4%,進入訴訟程序的家事糾紛比以往同期下降了23.4%。
此外,武城縣法院在縣民政局設立的家事指導中心運行一年以來,離婚調解904件,其中和好309對,調和率34.2%。
武城縣法院是山東家事審判改革試點法院,其經驗是全省的縮影。兩年來,山東省法院家事案件一審收案數量已經出現連續兩年下降的趨勢,各試點法院的案件調撤率和服判息訴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武城縣法院的經驗有何亮點?近日,《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探訪。
離婚案件增多審理不易
武城縣是典型的北方農業大縣,近年來的離婚數量不斷攀升,讓人驚嘆。
自2013年至2016年的4年間,武城縣登記離婚和判決離婚的數量不斷上升,最為典型的是2016年,該縣共登記結婚2086對,但登記離婚和判決離婚兩項離婚數據加起來卻達到了1104對。
在武城縣法院院長陳曉靜看來,這正是社會問題在婚姻家庭領域的反映,也是全國很多地方的真實寫照。多元開放的社會環境,導致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變化;外出打工導致人員流動增多,長期分居家庭不穩定;年輕人性格獨立,缺乏包容,閃婚、閃離、沖動離婚增多;離婚效率高、成本低……陳曉靜一口氣列舉了很多原因。
居高不下的離婚率導致了很多問題:嗜網、吸毒、校園暴力……不僅如此,對老年人、婦女的負面影響也不小。
“在法院審理的家事案件中,離婚案件占九成左右。以前審理家事案件,雙方對抗性很強,不考慮任何感情因素。但家事案件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案件,具有人身屬性和倫理、情感色彩等特點,不僅要保護當事人的財產利益,還要保護當事人的身份利益、人格利益、安全利益和情感利益。”山東省德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楊貴孚說。
楊貴孚打了個比方,一對夫妻生活了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只通過法官一兩個小時,甚至幾十分鐘的庭審調查,就認定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確實很難。
2016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部署為期兩年的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工作。德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推薦武城縣法院為全省試點法院,另外兩家基層法院為全市試點法院。2017年4月,又補充四個基層法院為全省試點法院,同年還出臺了全市法院《家事訴訟程序操作規程(試行)》。
2018年,德州市在全國率先以市委辦公室名義印發《關于推進人民法院家事審判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今年1月,德州市中院成立了以院長孟祥剛為組長的全市法院家事審判改革工作領導小組。
以“武城經驗”為基礎,家事審判改革“德州模式”日趨完善。
盡可能挽救婚姻保護孩子
耿春玲是武城縣李家戶鎮劉官屯村的婦代會主任,還是名家事調解員和家事調查員。前不久,她接手了一起離婚案件。
由于案件有調解余地,法院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分流由耿春玲訴前調解。“當時,女方回了娘家,我找了很多人去娘家勸和,最終女方回心轉意。”說到這,耿春玲滿是自豪,“通過調查,我了解到他們家庭條件差,就向法院反映,目前正協調民政部門救濟,他們孩子上學問題也通過教育部門解決了。”
“我們構建了‘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法院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專業介入’的家事審判改革工作領導機制。”武城縣委副書記、縣家事審判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季之嶺認為,這項改革不是法院一家的事情,在黨委領導下,無論是制度設計,還是部門聯動,抑或是人員聘用,都非常順暢。
在工作機制保障下,武城縣法院在審判方式上大做文章。“家事案件,特別是離婚案件,不能只注重財產分割,更重要的是如何挽救婚姻,即使非離不可,也要盡可能減少沖突,保護孩子的切身利益。”陳曉靜說。
為此,武城縣法院堅持調解優先、重點關注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當事人親自到庭、不公開審理四大原則,實行訴前調解、家事調查、離婚財產申報、心理疏導、冷靜期修復計劃書、家事回訪、人身安全保護、離婚生效證明書8項制度。
例如,對于雙方同意離婚但都不撫養孩子的情況,一般判決不準離婚;對于都爭孩子撫養權的情況,通過家庭調查制度,了解真實撫養情況,通過少年觀護室,了解和父母的親近程度,綜合判斷誰撫養孩子更有利。
針對有專家質疑制度設計突破了民訴法規定,楊貴孚認為:“改革就意味著突破,而且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所以在審理家事案件中,法院要強化職權探知,適當干預當事人的處分權,比如離婚雙方的財產狀況、是否有子女等。”
“比如設立冷靜期,法院并不是把案子放在一邊不管了,法官要在這段時間指導家事調解員和家事回訪員進行調解與回訪。還會制作修復感情計劃書,讓不想離的一方在冷靜期內好好表現,打動對方。”楊貴孚解釋道。
打造家庭化糾紛調處平臺
中間放著兩張沙發,中間茶幾上擺著男方、女方的紅色席簽,橫向對面也是張沙發,茶幾上擺著“家事法官”席簽,庭審中法官與當事人完全平視,在法官對面的墻邊,則放著臺電視機。審判庭的角落,還擺著一圈藤椅和一張小圓桌,上面放著“情緒平復員”席簽。環顧四周,家庭勸和歌以及家庭圖片、家和字畫非常溫馨。
在武城縣法院老城法庭的家事審判庭,記者發現這里如同家一般。
“庭審過程,就是修復感情的過程,要特別注重消除對立、彌合親情、恢復情感。”陳曉靜說,既要對法庭進行家庭式的布置,還要注重離婚案件的審理與調解技巧,像播放婚姻錄像、填寫對方優點、被告書寫挽救婚姻計劃書、單面鏡觀察子女與雙方的感情、未成年子女擺沙盤測試心理狀況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目前,武城縣法院除了三個外派法庭從事家事審判外,還成立了具有獨立編制的家事審判法庭。并且,將解紛平臺延伸至民政局和訴前調解,按照家庭環境布置設備設施。
去年3月,武城縣法院在縣民政局設立家事指導中心,這在山東省屬于首創。溫馨舒適的室內環境、隨處可見的家庭標語讓人眼前一亮。
如今,來登記結婚前,都要接受婚姻家庭咨詢師趙愛榮的婚前授課。同樣,每一對來離婚的夫妻,也要接受調解,遇到雙方情緒很大時,調解員傅秀芬就背對背調解,讓倆人分別來到“心靈港灣”“心靈驛站”。
“聊著聊著,雙方的矛盾有多深,癥結在哪里,就一清二楚,隨后我靈活多樣地進行調解。”傅秀芬說。
此外,武城縣法院還在村、鎮、縣建立三級綜合家事調解體系。在法院訴前調解中心,建立特約調解委員會,由退休法官、人民陪審員、社會知名人士、愛心聯盟成員、“四德模范”等組成,專職從事訴前引導和調解工作。
既要講專長還要有愛心
說著說著,張秀英哭了起來,眼淚吧嗒吧嗒掉下來。
在法院訴前調解中心,“秀英大姐調解室”“康晶心理咨詢室”“愛榮家事指導室”“少年觀護室”等一一設立。由于經驗豐富,善于做調解工作,特意以張秀英名字命名了調解室。
“時間長了,我身上滿是負能量,很容易哭。”張秀英是名退休干部,慈眉善目,“就像媽媽和孩子談心一樣,慢慢地聊,才能勸和,遇到復雜的,還要和家庭調查員、心理疏導員一道化解糾紛”。
“即使調解不成功,雙方一定要離婚,咱也想著盡量減少矛盾,不要因為離婚產生新問題。”張秀英說,曾有對夫妻來離婚,雖然沒有勸和成功,但雙方還是和平分手,甚至強勢的丈母娘也“軟”了下來,主動提出幫著男方帶帶孩子。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在陳曉靜看來,人員隊伍非常關鍵。“化解家事糾紛是個良心活,對個人要求比較高,法律專長只是最基本的,調解技巧、溝通藝術、靈活機動都不可或缺。”陳曉靜介紹,制度設計再完美、訴訟程序再完善,若是不用心落實、不靈活機動地落實,都會成為一紙空文。
目前,武城縣法院成立了5個家事審判團隊,員額法官必須審判經驗豐富、性格溫和、責任心強、善于做調解工作,團隊由審判長+助理+書記員+N個輔助人員組成。
“我們不僅要講法,還要將孝、禮、德、讓親情文化融入審判過程,庭審時要能夠察言觀色,還要善于運用各項制度,調動各方資源力量。”法官張振靜介紹,雖然案件數量多,但是家事案件絕不能求快,一定要想方設法緩和矛盾、挽救婚姻、保護孩子。
至于輔助人員,武城縣法院則打造了家事調查員、調解員,心理測試員、疏導員、情緒平復員,家事回訪員,少年觀護員“七員”輔助團隊,以社會購買服務方式發揮其專業優勢。
記者了解到,德州市中院還專門成立了由3名員額法官、2名助理組成的家事審判團隊,以二審家事案件為工作重點,實現家事審判一審、二審的銜接聯動。記者 姜東良 徐鵬
?
?
相關鏈接:
妻患精神疾病丈夫決意離婚 海南二中院判不準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