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水雞
環境會變,公益心不會變
“萬畝風沙落海南”,說的是曾經的昌江棋子灣。昌江縣委書記黃金城熟悉昌江這一帶海灘的變化。“海南的造林事業,是一代人奮斗出來的。”他說。
1998年,海南西岸鄉村莊園俱樂部有限公司懷著莊園夢來到這里。生態環境惡劣,種樹成活率低,他們采取林瓜套種的方式,成功克服環境的艱難,一年年堅持在荒灘邊種樹造林。
20年,企業在這里投入了3.5億元。熱愛大自然的公益心,是一群人能堅守在這里的源動力。昌江60多公里的海岸線,企業造了46公里海防林。2009年,全國海防林建設經驗交流現場會就在這里舉行。
當有了綠色海防林屏障,建濕地公園就成了企業新的夢想。公益心,依然是行動的主導。盧剛說,海尾濕地情況很特殊,是以沼澤濕地為主,人工濕地為補充的多樣性生態系統,如果沒有人工有效的管理,濕地很容易退化。如今,在濕地看到的近2000畝水面,每一汪水面都是企業挖塘清淤后的結果,“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背后是堅定守護大自然的心靈。
“推倒重建,是最簡單的事情,卻是與自然最不和諧的行動。每條溝、每片塘、每條路,我們都會考慮如何與環境相得益彰。”年慧云說,在這里可以看到很多海南本地樹種,“像黃槿,是我們在昌江野外發現的,這種樹生長很快,適合這里。我們就種了很多,還有龍血樹、野菠蘿等等。”
企業為濕地公園配套建了11個院落60多間房,都是一層青瓦灰磚的房子。“我們要求房子像長出來的一樣,鳥瞰時根本看不到房子。”年慧云說。
從休閑度假區到濕地核心區,有條林中小徑,彎彎曲曲,長約1公里,落下的木麻黃葉子將小徑填埋,完全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據濕地公園工作人員介紹,就這條小徑就修了差不多一年時間,因為小路的走向和路徑,要不破壞一棵樹,又能看到風景,每一個拐彎王家川都會現場察看。
王家川說:“不管環境如何變,我們的公益心不會改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