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底東娜
圖為北川老縣城旁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
十年前,北川在汶川特大地震中,被毀于一旦,全縣基礎設施夷為平地,2萬余名同胞遇難,是受災最為嚴重的極重災區之一。
地震之后,北川新縣城異地重建,而老縣城則作為地震災難遺址被原貌保護。
十年之后,北川的百姓生活如何?災區重建如何?近日,在汶川大地震10周年之際,以“奮進·巨變·展望”為主題的汶川大地震10周年全國網絡媒體四川行采訪團深入震后災區,走進北川,感受十年間的發展變化,感受北川人的頑強與奮進。
在老縣城遺址,“銘記災難 不忘歷史”的橫幅隨處可見。
老縣城隨處都是坍塌的建筑,找尋不到曾經的樣子。
如今的北川老縣城已成為地震遺址,是全世界唯一整體原址原貌保護的規模最大、破壞類型最全面、次生災害最典型的地震災難遺址。走進老縣城,地震發生時的那一刻被凝固,坍塌的房屋、破損的生活物品……,窗口擰成逃生繩的窗簾還在飄著,這一切都在記錄著那場大地震的巨大破壞力。
最近,不少人在地震遺址前憑吊和祭奠遇難同胞,一束束菊花寄托著他們的哀思。一位王姓大姐在一處廢墟前駐足很久,她不愿細說遇難的是誰,“不想說,說出來很痛苦,這是我第一次回到這里,十年了……”淚花在眼眶中盤旋,悲痛難掩,聞者傷心。
北川新縣城于2009年5月開建,歷時僅一年多,形成“山水綠環、生態水廊、景觀主軸、功能四片”的城市布局。
地震后,由于老縣城受到毀滅性破壞,國家做出“再造一個新北川”的重大決策。新北川縣城在安昌河畔,距離老北川縣城大約三十公里。新縣城取名為永昌鎮,寓意“繁榮昌盛”。據了解,北川新縣城是“5?12”特大地震后唯一一座整體異地重建的縣城。共建成保障性住房11187套,建筑面積120萬平方米;文化、商業設施等公共建筑40萬平方米;園區廠房20萬平方米;建設65公里市政道路,市政管網54公里。
北川新縣城的街道整潔寬闊
在北川新縣城,安昌河從縣城穿流而過,按照現代城市理念設計的新北川,公共設施完善、道路整潔寬闊……你無法想象這是一個在悲痛中誕生的縣城。在縣城中心,燈火通明,商鋪林立,孩子們在廣場上嬉戲追逐,大人們或聊天,或跳舞健身,歡樂祥和的生活氣氛充溢著這座新城。
一位在休閑廣場打太極拳的老者介紹,地震后,在政府的整體安排下,他的家搬到了新縣城,新家三室一廳,設計合理,交通方便,全家人都感覺很滿意。談到當年家中是否有人遇難,老者連連擺手:“每年到這個時候,家里都很安靜,誰都不提。還有活著的人,往前看吧。”從來沒有遺忘,只是在時間的流逝中,努力地開始新生活,也許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
在北川,人們更愿意回答這十年的變化,更愿意展示新變化新發展,沉痛的過去似乎已經深埋心底。新北川在重生中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展現出災難后的新生與奮進。
圖為北川電商產業港,北川2017年電商交易額突破130億元。
電商產業港是北川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的中心樞紐,也是北川打造千億電商產業集聚區的重要平臺。
在電商產業港,商品琳瑯滿目,地方特色商品是主打產品。
以前的北川是個窮縣城,老百姓靠天吃飯。現在的新北川,產業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十年來,北川借助其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以及產業規劃等不斷壯大發展。
2017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超預期突破50億元大關,增速居綿陽市縣市區第三位;服務業增加值、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4項指標增速居綿陽市縣市區第一位;脫貧攻堅順利通過市初驗和省考核驗收、第三方評估,全年實現4404人減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以下,獲評“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模范縣”等殊榮。
如果老縣城是北川的“前世”,那么新縣城就是北川的“今生”。
北川新縣城在前世與今生中獲得重生,與悲痛揮手告別,努力奮斗、幸福生活,也許才是面對十年前那場災難的最好方式。
?
?
相關鏈接:
汶川地震舉橫幅要當空降兵的男孩 如今成黃繼光班班長
【汶川地震十年】汶川中學: 近十年如一日 每周一次避難演習
汶川地震災區扶貧記:“電商車厘子”貨銷全國
【汶川地震十年】探訪“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