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海口市民王女士通過滴滴出行APP“約”到了一輛既無證件,車型也不對的網約車,此時,海口網約車“新政”正式施行已有半個月。記者根據王女士提供的線索調查發現,王女士的遭遇并非個例,滴滴平臺涉嫌違規給無證司機、車輛派單。》》》詳情請點擊
市民的遭遇、記者的親測,無疑都在說明,當前仍有不少無證網約車奔跑在海口的大街小巷。只要手里有車,基本就能注冊并接單,這種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讓人看不到平臺把關的絲毫影子,與公眾、監管部門期盼的網約車規范統一更是相去甚遠。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狀況?首先當然離不開網約車平臺的責任缺位。為了賺取最大的利益,無視政府新政,無視乘客合法權益,甚至將乘客生命安全置于不可預知的危險之中。其次,它也再次揭示了我們的監管機制存在著明顯的漏洞,給了網約車平臺和無證司機們可鉆營的空子。
4月18日,海口市交通局曾召開網約車協調會,明確了海口市交通港航綜合執法支隊為網約車及平臺監管的執法主體,可依據相關法律規對網約車及平臺開展監督檢查和行政處罰工作。5月,海口開出首張網約車罰單,作出1萬元至3萬元的行政處罰。但與現狀相比,這些監督檢查和行政處罰顯然還不足以對無證網約車起到足夠的震懾作用,尤其是網約車平臺。
從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使用已有賬號登錄“滴滴車主”APP后,在未要求記者補充上傳海口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滴滴車主”APP界面多次彈出乘客用車需求的預約單,讓記者搶單。由此可見,滴滴平臺對網約車司機資格的把關形同虛設。
網約車平臺管理如此草率、松散,怕是再多的執法人員、再頻繁的檢查、再多的懲罰,都不可能做到治本。因此,面對媒體披露的這一現象,我們期望相關部門能夠在繼續加大查處力度的同時,從源頭入手,啟動對網約車平臺的追責和實施嚴厲懲罰,倒逼平臺加強資格把關力度。(寇振寧)
?
?
相關鏈接:
交通部談網約車補貼亂象:燒錢大戰擾亂市場秩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