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村做專賣 火山農產品暢銷全國
搭上互聯網快車 施茶生活“甜”起來
行走施茶村,草木蔥綠,鳥語花香;石屋石巷,皆為風景,游人如織。火山石斛、黑豆、紅芝麻、金銀花等優質農產品成為網上身價翻倍的搶手貨;閑置的傳統火山民居改造成民宿,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周末休閑度假地。
這一切不僅因為施茶村的名氣漸響,還因為搭上了互聯網“快車”。看不見的網,看得見的改變。施茶村民正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守著青山過著貧窮日子的過去,暢享“互聯網+”時代帶來的便利幸福新生活。
時尚潮流 足不出村做專賣
2015年5月,海南省首個互聯網農業小鎮在石山鎮啟動建設,石山互聯網農業小鎮運營中心設立在施茶村,依靠地理優勢,施茶村率先“觸網”,首個村級服務中心在美社村成立。
今年5月8日上午,記者來到互聯網農業小鎮美社村服務中心,信息員王小麗早已守候在此,做好了為村民服務的準備。在一排展示柜上,除擺放有石斛、黑豆、石山紅芝麻、火山咖啡、紅糖等優質農產品外,還有洗衣粉、香皂、紙巾等日常生活用品售賣。
“村服務中心服務內容廣泛,范圍覆蓋了整個施茶村。”王小麗介紹,村民可在服務中心交納手機費、電費、電視費、新農合費等,可以查詢社保情況,還可以幫助村民銷售農產品、網購等。王小麗說,村民種出的農產品,可由石山互聯網農業小鎮運營商中海網農公司收購,做好檢測后,再統一篩選、包裝,然后通過互聯網售賣。對于不會上網操作的村民,可來村服務中心由工作人員幫助上網網購,目前村民網上購買農資、衣服、嬰童用品較多。
順豐快遞、村郵站都在這里設立了收寄點,村民網購的物品統一送到村服務中心,然后打電話通知村民前來領取。村民如自行接單網售物品,也可以通過村服務中心統一包裝發貨。
王小麗是土生土長的美社村人,2016年大學畢業后成功應聘進中海網農公司,如愿在家門口上班。她每天除了駐守服務中心服務村民外,另一項重要工作是負責施茶村信息采集,如某戶村民種植黑豆面積、預計產量等數據,為今后的在線銷售做準備。
“互聯網傳播擴大了施茶村火山農產品的影響,幫助村民增收效果明顯。”石山互聯網運營中心副主任歐貽師說,過去村民種植在火山巖富硒土壤上的黑豆、紅芝麻、生姜、地瓜等農產品,盡管質優,但一直“藏在深閨”少人問津,且賣不上好價錢。隨著互聯網進村,如今通過“海島生活”“火山公社”“優電聯盟”等線上平臺宣傳推廣,身價翻倍,如黑豆以前村民拿到市場售賣每斤5元也少有人買,現在網上銷售最高達每斤50元。
改變傳統 先接訂單再生產
互聯網進村,不僅架起了村民與外界溝通的橋梁,還悄然影響和改變著村民的思想觀念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
初夏的海口,烈日當空,在火山石斛園里,長在石頭上的石斛有些枯萎。施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洪義乾見此,拿出手機點開APP,自動噴灌系統隨即噴射出細密的水霧。“只要手機有信號,我不管身在哪里,都能對石斛園實現遠程管理,真方便!”洪義乾介紹,石斛基地納入了互聯網溯源體系,客戶通過這個平臺在手機和電腦上能隨時查看和體驗石斛的原生態種植場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質量溯源。
記者在石斛園銷售展廳看到,許多游客參觀完火山石斛園后,就來此現場購買石斛鮮條,每斤售價高達600元。“我們的石斛產品現在供不應求。”洪義乾說,除了線下的銷售,施茶石斛種植專業合作社種出的火山石斛線上銷售一直火爆,在一次優電聯盟網絡競拍會上,1萬斤火山石斛以每斤200元的價格,3分鐘內就被搶拍一空。火山石斛產品現通過“海島生活”“火山公社”等線上平臺,暢銷全國。
美社村村民王建平有加工根雕與老船木工藝家具的手藝,以前加工出來的產品堆滿他家農家小院,為了打開根雕與老船木家具的銷路,他跑海口四處找老板訂購,由于無法現場看貨,即使價錢相比專賣店很低,但銷路仍難打開。
石山建設互聯網農業小鎮后,王建平購買了電腦、相機,他將自家產品拍照后發到網上,或通過村運營服務中心、“海島生活”網絡銷售平臺銷售,識貨的行家很快將他家原庫存的產品搶購一空,還追加預訂產品。“我現在是先接訂單,再加工。”王建平說,他每月根雕與船木家具銷售收入都在1萬元以上。
洪義乾介紹,互聯網進村后,帶動了施茶村特色種養業的發展,現該村已形成石斛、根雕、盆景、山雞、養蜂、種植黑豆、紅芝麻等經濟產業。
春藏村村民陳其昌多年來堅持養殖山雞,原來養殖的1000多只山雞,因賣不出去,最后只能以普通市場價銷售。互聯網進村后,他將1000多只的山雞養殖規模擴大到現在的3000只,每天的產蛋量為300枚。他的山雞及山雞蛋通過“火山公社”宣傳包裝,現在全部被海口一家公司訂購并通過網絡銷售,由于是“限量版”供應,很多喜愛他家產品的市民,成了他長期的穩定客戶。
創業創新 年輕人返鄉逐夢
互聯網進村,拉近了施茶村與城市的距離。加上日趨火熱的鄉村旅游、可持續的產業支撐,以及淳樸的民風,施茶村正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追逐夢想的樂土。
在施茶村及石山鎮的互聯網營銷現場等,經常能看見一名年輕女孩熟悉的面孔,她叫郭霖。郭霖2009年大學法律、英語雙學位畢業后,遠赴法國攻讀碩士,回國后在北京一家外企當上白領。2015年郭霖來施茶村游玩,漂亮的生態自然環境,綠色無污染的特色農產品,讓她愛上了這里,隨后放棄外企優厚待遇毅然回鄉創業,并創建了海口電商品牌“火山公社”。
現在,郭霖更加忙碌,組織舉辦創客沙龍活動,通過網絡直播推介黑豆、施茶村火山民宿;每月在美社村里舉辦一次農夫集市,幫農戶拓寬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等。在幫助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時,她也在參與美麗鄉村建設中實現了自己的創業理想。
每當有游客前來施茶村火山石斛園的銷售展廳參觀,海南中海網農科技有限公司的銷售員王朝就會耐心地向游客一一介紹推銷各種產品,游客購買產品后,她還會主動請求客人關注公司的“海島生活”微信公眾號,方便今后購買產品。王朝是石山本地人,之前她在海口做服裝生意,除去鋪租及城市生活成本,每月賺到手的錢并不多。隨著施茶村火山石斛品牌越來越響,她放棄服裝生意回到村里,如今擔任銷售員除去五險一金,加上銷售提成,每月有3000元以上的工資,“在家門口上班,能照顧家庭和小孩。”她說她對現在的工作感到很滿意。
“沒有什么比留在家鄉、與之共同成長,更令人我驕傲的事了。”3年前,施茶村火山石斛合作社剛成立,急需一批懂技術、有干勁的年輕人加入,在外打拼的施茶村青年吳清偉毅然辭去城市的工作,回村應聘當起了合作社的技術員,吳清偉極力勸說家人把8畝荒山全部入股合作社種植石斛。
準確測量噴灌管道和石斛間的距離、正確操作將石斛苗釘在火山石上、熟練掌握各個監測系統……酒店管理專業出身的吳清偉一邊跟海南石斛健康產業公司的技術人員學習,一邊總結經驗,兩年時間他從“門外漢”變成了技術嫻熟的技術員。“去年我家拿到了5000元的分紅,我現在每月的工資也有3000元。看著施茶一天天地變好,我心里也很高興。” 吳清偉說。
目前施茶村已有30多名大中專畢業生返鄉,他們有的在家門口上崗就業,有的當村官、辦民宿、開咖啡館、做微商等,為施茶村提供了人才支撐,更為該村的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和活力。
記者 謝大強
(海口日報5月12日訊)
?
相關鏈接:
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回訪記|第六站:海口施茶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