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山南5月15日消息(記者劉一荻)又一波客人收拾好行囊離開,昨日還熱鬧非凡的家庭旅店恢復了它短暫的平靜。老板卓瑪手腳麻利地換床單、掃地、整理屋子。很快,這家不算太大的旅店又以干凈、溫馨的面貌準備迎接下一撥旅客。從錯那縣的波拉山口沿著盤山公路下來,越往下走越好似走到了溫潤的江南。蒼翠的森林、壯美的雪山,海拔低、氧氣充足、環境獨具特色,麻麻門巴民族鄉吸引著千萬游客。
卓瑪正在整理房間 央廣網記者劉一荻 攝
今年34歲卓瑪是土生土長的麻麻鄉人。在自己做老板、開辦家庭旅館之前,卓瑪一家以竹器編織為生,年收入只有4000元左右,那時,卓瑪一家四口住在一個只有60㎡的石木結構的房子,非常簡陋,“沒有抗震的功能,甚至廚房和臥室都是連在一起的”。
2014年3月18日,麻麻生態文明小康示范村正式開工建設,這也是山南市重點打造的三個生態文明小康示范村之一。原有的農牧民住房被改成了244㎡的三層小樓和166㎡的二層小樓,更配套建成了村內道路、通信管道、旅游接待中心、鄉衛生院、村委會等15個項目。
麻麻鄉景色優美 央廣網記者劉一荻 攝
隨著麻麻生態文明小康示范村的落成,這里也實現了“飲水引進家、廁所修進家、網絡遷進家,道路修到家、人畜分了家”,農牧民的居住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2016年,麻麻門巴民族鄉被國家農業部評為了“中國美麗休閑鄉村”。記者了解到,麻麻生態文明小康示范村不僅凸顯了門巴民族特色,成為門巴民族地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更讓麻麻鄉群眾住上了安全舒適的房子,過上了文明、幸福的生活。百姓的精神面貌,思想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
現在的麻麻生態文明小康示范村 央廣網記者劉一荻 攝
黨的十九大代表、麻麻門巴民族鄉鄉長白瑪央金向記者坦言,曾經門巴族主要以農牧業為主,“但是我們這兒農業產量不高,牧業發展也沒有什么特別好的前景,但我們這地方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人文地理等元素”。發展生態旅游業,綠色環保、收入高,“我們這一地方建設了小康示范村,結合自然旅游資源,旅游業的發展前景廣闊”。
卓瑪的家庭旅館 央廣網記者劉一荻 攝
2015年9月,對卓瑪來講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她的家庭旅館正式開門營業,同時,她也是鄉里第一批開辦家庭旅館的民眾。然而,卓瑪一家的生活真的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了嗎?她給記者算了筆賬。自己的3層小樓共有244㎡,一樓用于經營茶館和餐館,二樓三樓則用來做民宿:七個房間,13張床位,熱水、wifi全覆蓋,“最多的時候整個旅館全都住滿了人,每天可以賺1050元”。為了適應當地旅游的發展,卓瑪的丈夫在工作之余還去學做門巴族的傳統木碗。這些打好的木碗就放在自己的店內銷售,每年可以賺5000多元,“現在我們每年可以收入大約10萬元”,卓瑪的臉上掛著發自內心的笑容。
卓瑪丈夫制作的木碗 央廣網記者劉一荻 攝
作為致富帶頭人,卓瑪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顯著效果給鄉里的鄉親們做了示范,同時深入群眾把自己的經驗講給大家聽,帶著想共同奔小康的鄉親們脫貧致富。現如今,麻麻鄉的旅游業在區、市、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開辦的有聲有色。截至目前,鄉里共開辦49家家庭旅館,共有444個床位、7家餐館、6家茶館、5家商店、7家民族特色產品銷售點。群眾住上了新房子、吃上了旅游飯,收入得到了大幅增長,成功實現了產業轉型,為麻麻脫貧攻堅工作和全面開發旅游產業創造了良好條件。
麻麻鄉民眾自發組織的篝火晚會 央廣網記者劉一荻 攝
為了把自己的家庭旅館辦好,2015年,卓瑪參加了學習藏餐廚藝技術的培訓班。幾天前,當地政府又為辦好家庭旅館組織了一次培訓。只要有培訓班,都不會少了卓瑪認真學習的畫面。現在,她的家庭旅館融吃飯和住宿為一體,即可以吃到最正宗的藏餐,又能享受到門巴族當地特色美食,再加上地理位置優越,卓瑪的回頭客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好。
?
?
相關鏈接:
海南貧困黎鄉——小妹村:旅游扶貧將綠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銀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