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艦官兵參觀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聽講解員介紹水體治理情況。
海口艦“回家”了,“家鄉”的巨大變化令官兵們既興奮又感動。
17日一大早,官兵們從秀英港出發,參觀省博物館、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騎樓老街、馮小剛電影公社等地,一路上的見聞深深地刻在了官兵們的心中——“厲害了,我們的海口!”官兵們心里由衷地點贊。
“美好新海南 令人倍感驕傲”
“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17日上午9時許,在省博物館,門口的這16個大字讓剛走下大巴車的官兵們眼前一亮。隨著看展覽深入了解,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取得的輝煌成就給官兵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省博物館是官兵們參觀海口活動的第一站。官兵們專程來觀看“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 建設美好新海南——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成就展”。展覽分改革開放、生態建設、國際旅游島和社會民生4個展館,以圖片、實物、文字、圖表、影像等多種形式,全面記述了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
“30年間,海南從邊陲海島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和唯一的省域國際旅游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走進改革開放館,仔細觀看一張張生動的今昔對比圖片,海口艦副艦長王育啟對海南的輝煌巨變贊嘆不已:“美好新海南,令人倍感驕傲和自豪”。
對于海口來說,入伍18年的老戰士王育啟有著一份特殊而溫暖的感情。“2001年,我女朋友到龍昆南路的原海南師范學院念書,大學4年,我一有空就到這里來看她。十多年過去了,今天再回到海口,真是很開心。”“故地重游”的王育啟欣喜地看到,海口的道路更多更寬,路旁高樓拔地而起,整潔怡人的熱帶濱海花園城市景象令他格外喜歡。
城市快速發展,生態環境在全國還是“優等”,海南的綠色發展受到官兵的關注。“走進生態建設館,主基調為綠色,看起來很舒服,其中還有包括珊瑚礁、海沙、珍稀植物種苗等實景,海南自然之美看得見摸得著。”一位“90后”戰士說。
國際旅游島館主打藍色,使用海面圖形與空中藍天白云對應,呈現海南熱帶海洋特色。展區中還特別打造了帆板模型,吸引不少官兵合影留念。
女兵在騎樓老街留影。
綠水青山憶鄉愁 海口舊貌煥新顏
官兵們來到了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
“這條就是美舍河,縱貫海口南北,全長16公里,跨過了海口的三個區,流域面積68萬平方米。”現場講解員向官兵們介紹,新建成的鳳翔濕地公園,就像是城市的“大客廳”。
走進公園,一副美麗畫卷映入眼簾:蜿蜒的生態透水園路旁,滿目是青青的大葉油草,還有荔枝、龍眼、蓮霧等多種熱帶果樹組成的“百果園”,處處是美景。美舍河邊,流動的生態長廊,清風吹拂,水波蕩漾。
官兵們走上公園內的空中棧道,不僅可以體驗驚險刺激的感覺,還可以領略公園的自然美景。棧橋與地面最大距離為3米,空中棧橋總長約800米,連接鳳翔公園各個小山包和觀賞區。“空中棧橋為鋼結構,維護成本低、安全系數高,鋼結構隔段設置基柱,可以有效保護公園植被和山體。”講解員介紹。
“這個人工濕地有八級,真神奇。”面對官兵的詢問,講解員介紹,人工濕地是從生態學原理出發,模仿自然生態系統,將土壤、沙、石等材料,按一定比例組合成基質,并栽種經選擇的耐污植物,組成類似于天然濕地的污水凈化系統。它對污水的凈化功能,主要是由基質、高等水生或濕生植物、基質微生物三大要素組成的生物濾床綜合作用下,達到凈化河水的目的。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沿著公園園路行走的戰士周文明牢牢地記下了講解員說的這三句話,“以前這里是個大型建筑垃圾場,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建成大公園,城市更新真的了不起,海口變得更加迷人了。”
在人工濕地中,紫色、粉色睡蓮悄然綻放,每一塊“田地”分種的花葉蘆竹、水生美人蕉等不同植物,在風中搖曳生姿。該濕地不僅好看,更實用,近期每天處理0.5萬噸生活污水,遠期將處理1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尾水。
“一路上,官兵們主動問我,‘海綿城市理念’‘生態透水路面的好處’‘樹木、花草的類型’等等,他們問得很仔細。”講解員路愷說,這體現了海口艦官兵們心系“家鄉”,對海口發展的熱情關注。
官兵參觀海口騎樓老街,了解騎樓老街的歷史變遷。
參觀騎樓老街 感受海口變遷
離開美舍河,官兵們來到騎樓老街。
作為城市的靚麗名片,騎樓老街不僅是中國目前保留最大的騎樓建筑,還是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街區。透過老街,不僅可以傾聽那些激蕩人心的闖海故事,更能感受到海口的歷史變遷。
走在水巷口、中山路等火山巖鋪就的青石路上,整潔的古巷伸向遠方,一步一景,滿眼古色古香。這里的建筑古樸,雕滿圖案的墻面、形態多樣的女兒墻、充滿閑情的露臺、古色古香的門窗……看著洋溢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筑,聽著講解員的介紹,官兵們對海口歷史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海口騎樓老街作為國內現今保留規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的騎樓建筑,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隨著海口海上貿易與航運的發展,活躍于東南亞與大陸沿海區域的華僑將南洋的建筑風格和樣式帶到海口,逐漸形成了海口近代騎樓老街歐亞混合的城市風貌。
路旁還有“正興選鋪”、“德興布廠”、“會文書局”、“大亞酒店”……“沒想到以前的‘老字號’都還在,名字很有味道。”戰士周文明說。騎樓老街整個街區的傳統業態仍舊保留,樂器店、手工業品店、家居用品店及涼茶店生意依舊紅火,雜貨、布匹、醫藥、書局等商業門類齊全,“原汁原味”的老街讓人有時光倒流之感。
市騎樓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口堅持修舊如舊,匠心修繕,原汁原味呈現歷史本色,擦亮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底色,使置身其中的游客感受到了跨越時空襲來的歷史芬芳。
當天,官兵們還興致勃勃品嘗了海南的特色美食,參觀了馮小剛電影公社,感受海口全域旅游的魅力。
?
?
相關鏈接:
中華神盾海口艦"回家"訪問 歡迎儀式在秀英港碼頭舉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