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資金來入股 領了薪水又分紅
實施“政府+合作社+貧困戶”三級聯動 海口探索鎮級長效扶貧新路
靈山鎮咸水鴨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區里的鴨群。該鎮42戶貧困戶全部入股到專業合作社,“抱團”發展產業實現脫貧。本報記者曹馬志 通訊員 王聘釗 攝
全鎮42戶貧困戶,將扶貧資金入股到專業合作社,變身“股東”后不僅有穩定的分紅,還可以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抱團”發展產業邁向脫貧致富,這是海口美蘭區靈山鎮創新探索的鎮級長效扶貧新路。
25日上午,艷陽高照,走進合作社養殖區,寬闊水面波光粼粼,放眼望去,咸水鴨密密麻麻地在水里“游泳”,鴨聲一片,引人注目。緊鄰的是高大的廠房,內有現代化的流水生產線,忙碌的工人,出欄的鴨子在這里經過脫毛、出血、消毒、檢測等環節,被打包成“鴨產品”,運往市區農貿市場。
該合作社位于靈山鎮大林村委會,名字叫海口聲茂咸水鴨產銷專業合作社,占地近200畝,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集咸水鴨養殖、屠宰、銷售為一體的合作社,產品供應海口各大農貿市場以及周邊多個市縣。
“這里也是靈山鎮精準扶貧示范基地,全鎮所有的42戶貧困戶,人口160多人,全部加入該合作社,‘抱團’發展產業。”靈山鎮扶貧專干陳德道說,該鎮創新精準扶貧模式,實施政府+合作社+貧困戶聯動,根據合作社的產業特點,將扶貧資金入股該合作社,探索鎮級精準扶貧長效新路子。
據陳德道介紹,2017年上半年,靈山鎮為減輕合作負擔,讓貧困戶放心,全鎮42戶貧困戶入社參股的股金全部由鎮政府代替墊付。鎮政府對貧困戶共墊付入股資金12.40萬元,平均每戶墊付入股資金3024.39元。
“入股合作社,還可以到這里來打工。”合作社理事長林聲茂說,入股的42戶貧困戶除每年參與合作社的分紅每股10%的利潤外,對于42戶貧困戶中適宜上崗的勞動力,合作社每月給工資報酬,使貧困戶既有分紅收益,又有工資收入收益。
“加入合作社,就像進了一個新的大家庭,大家都是貧困戶,相互扶持,過上更好的日子。”今年30歲的貧困戶馮紅彬,曾經因為父親重病多年,家里欠了不少債務。因病致貧,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后,政府對癥下藥的醫療、產業等幫扶,讓馮紅彬一家人摘下貧困戶的“帽子”,現在變身“股東”后,“抱團”發展,致富可期,這讓他對未來生活充滿了信心。
公開透明,貧困戶才能心里有底。林聲茂介紹,該合作社每季度召開合作社股東通報會,由合作社理事長向股東(包括42戶貧困戶)通報本季度的經營、管理、收支情況,使股東既了解合作社的經營情況,也有利于股東對合作社經營的監督。
林聲茂說,目前,合作社咸水鴨年出欄量達25萬只,總產值可達1000多萬元。
“現在,全鎮的貧困戶都加入了合作社,分散的個體擰成一股繩,不僅提高了扶貧資金使用效率,也為鞏固脫貧打下良好基礎。“陳德道表示,在市區鎮村四級精準幫扶下,目前該鎮42戶貧困戶中,41戶已實現脫貧,1戶將在今年底脫貧。“脫貧不脫政策,我們將以此扶貧產業基地為支點,多管齊下確保不返貧,幫助貧困戶過上好日子。”
?
?
相關鏈接:
李軍主持召開會議 研究精準扶貧有關政策文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