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垃圾分類屋。
海口市日前審議通過了《海口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海口將全面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每個單位、每個小區或每300戶配置1名垃圾分類專管員。那么現在海口的垃圾分類境況如何呢?29日,海口網(微信號:haikouwang2013)記者走訪了龍華區西嶺智慧垃圾分類屋與周邊多個小區一探究竟。
市民稱垃圾分類易混淆?專業人員值守分類屋指導
隨著垃圾分類的逐步細化,將意味著海口垃圾分類水平穩步地提高。對于垃圾分類,有市民反映易混淆垃圾分類的類別。29日,海口網記者在龍華區西嶺智慧垃圾分類屋觀察發現,在垃圾分類屋內,不時有市民前來詢問什么垃圾可以拿來投放。
通過環衛工作人員的指導,市民邵女士把帶來的紙皮、瓶子按類別投放進了分類屋。邵女士稱,“在智慧垃圾分類屋投放垃圾,干凈環保,還有積分兌換禮品活動。”智慧垃圾分類屋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垃圾分類工作仍處于宣傳階段,來分類投放垃圾的多數是附近居民,我們也會耐心解答垃圾分類的知識。”
另外,海口網記者觀察發現,為了區分垃圾類別,海口市各路段的垃圾桶上,都粘貼有綠色和藍色的標識,且不同標識也搭配了垃圾類別圖樣。《方案》提到,在2020年底前,海口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形成相應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全市市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不低于95%。
環衛工人更換垃圾分類標識。
不同場所搭配不同“分類” 每300戶設1位專管員
“龍華區已對30個垃圾分類試點小區、70余個三無小區進行分類垃圾桶投放和宣傳,張貼垃圾分類知識展板及干垃圾、濕垃圾、有害垃圾的分類標識,給市民分發宣傳單張和冊子。”龍華區環衛相關負責人向海口網記者介紹道。截至目前,已發放宣傳材料近10萬份,投放垃圾分類三色240升垃圾桶450個,并現場演示、指導市民如何正確投放。
居住在西嶺華庭小區的鄭先生告訴海口網記者,“一般看到的垃圾桶都有干、濕兩類標識,上面的圖標也有利于孩子區分。”
據了解,海口市將設立垃圾分類專管員制度,每個單位、每個小區或每300戶配置1名垃圾分類專管員,負責做好所在單位或小區垃圾分類工作的宣傳引導和監督檢查,切實解決居民垃圾分類問題。
“干垃圾”投放垃圾桶標識。
“限塑令”執行力度最大化 市民稱愿買布袋支持
提到環保,不少市民都會想到塑料制品。海口網記者走訪調查發現,目前,在海口市大型綜合商場、超市都有出售可循環購物袋。市民周先生認為,“還是購買可降解塑料袋比較方便。”楊小姐則認為,購買使用可循環購物布袋挺好的,不僅綠色環保,還不會勒手。
據了解,加大“限塑令”的執行力度,具體將體現在加強對農副產品市場、零售業等重點場所和行業的監督檢查,推廣使用菜籃子、布袋子,逐步控制、減少塑料袋的銷售、使用。總體而言,海口未來將更環保,生活也會日趨“綠色”。
記者李珊珊 攝影報道
(海口網5月29日訊)
?
相關鏈接:
海口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制度 力爭2020年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垃圾分類難以推進?不知該如何正確分類或是原因
海口將全面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 每300戶配1名專管員
關注垃圾分類 海口200名家庭親子積極參與主題活動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