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 當中國“足球娃娃”遇到“洋教練”
趙琬微 吉寧
小足球迷楊尊淋沒有想到,教練居然讓他用乒乓球拍托著網球來練足球技巧。“教練說這樣有助于鍛煉平衡性。”楊尊淋說,以前從來沒有這么練過。
8歲的楊尊淋是個小足球迷,小學二年級的他已經入選了學校足球隊。為了成為一名馳騁賽場的專業球員,他抽出一切空閑時間來練球。
最近,一位“大眼睛”的外國老師——弗洛里安·馬茲克來到了學校,成為楊尊淋和同學們的“洋教練”。
“德國教練的到來,讓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足球。”楊尊淋說,“我們可以光著腳踢球,還用乒乓球拍托著網球練球。在我踢得好的時候,他會馬上表揚我。在我失誤的時候,也會很溫和地鼓勵我,讓我感到很親切。”
楊尊淋所在的大峪第一小學位于北京西郊門頭溝區,是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校。近年來,北京通過“校園足球海外引智計劃”,全市16個區都配備了外籍教師。
今年6月,門頭溝區教委與德國沃爾夫斯堡足球俱樂部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26歲的馬茲克就是根據協議派來的教練之一。
“好的!很棒!”在雨后的球場上,馬茲克帶領著大家練球,偶爾蹦出幾個中文詞匯。每天跟隨他訓練的有來自周邊5所小學的體育老師,還有來自不同學校的小學生們。
“足球是一項用腦子的運動,球員不能埋頭只看腳底下。因此從小就要培養心中的大局觀,抬起頭來隨時觀察周圍動態,這樣才能有意識地、負責任地傳球。”馬茲克說。
馬茲克改變了“跑圈”這項中國訓練中常用的熱身活動,而是改為帶球活動。為了練習孩子們在賽場上的反應能力,在平時的基本功訓練中,他會設計多種復雜的教學方法。比如將孩子們分組傳球,不僅有腳上的訓練任務,手上也要同時完成傳東西的任務。
六年級的熊夔對外國教練的教學方法有自己的理解。他說,外教在球場上把不同顏色的標志桶擺成陣型,很新奇。“他不斷傳授給我們一種全新的理念,要把球踢好,首先是心理上有足夠的準備,然后才是過硬的技術、體能。足球是將智慧和身體融為一體的集體運動。”
門頭溝大峪二小體育老師、41歲的許海軍拿出一個寫滿了字的本子,上面記著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最近一個多月每天觀摩學習,德國教練的教學方法非常細致和精準。比如我們訓練‘運球’動作,就是分別練習一下內側和外側,但是外教增加了背著手踢、捂著眼睛踢等各種方法……”
馬茲克說,中國小學體育老師帶班的能力讓他十分佩服。“我們訓練一般一次帶十幾個孩子,最多20多個。我看到中國老師可以一次帶40多個孩子上足球課,感到很驚訝,這太難了。”
在他眼中,中國孩子在啟蒙階段和德國少年沒有什么區別,在身體的靈活性上還有一定優勢。不過青少年足球需求長期堅持和努力,要有計劃培養才可以。在德國,擁有較為完備的青訓體系。比如青少年在培養早期就會被分成“戰斗型球員”“技術型球員”“領袖型球員”三種類型進行培養,并不斷積累成長數據。
“8至12歲是培養足球運動員的黃金年齡。”他說,要從8歲就開始持續不斷努力,在18歲到19歲才能培養成一名真正的球員。
作為一名曾經的職業足球運動員、現在的歐足聯B級教練,馬茲克對輾轉于世界各地的生活非常習慣。在北京,他除了在周一到周五生活在郊區宿舍,帶領學生、教師和球隊訓練外,周末則拿上公交卡,到北京各處逛逛。
“我很喜歡這座城市,這里有故宮、北海等名勝古跡,還有三里屯等現代化的休閑場所。”他說,如果有朋友來,他會帶他們白天去頤和園逛逛,傍晚去什剎海邊喝一杯。
北京的美食令他最為滿意。在小學的食堂里,馬茲克端起一盤餃子,配上涼菜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他開心地說,包子、餃子,還有“加上醬汁的街頭烙餅”——煎餅,搭配零度可樂是他的最愛。
?
?
?
?
相關鏈接:
商務部迅速回應白宮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