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推行農業產業扶貧“五帶動全覆蓋”
避免種不出、養不活、賣不掉等問題
海南省農業廳、海南省扶貧工作辦公室近日發出《關于推行農業產業扶貧“五帶動全覆蓋”模式促進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的通知》,《通知》要求,切忌“過了花季送蜜蜂、冬季送雞苗鵝苗”,不要直接向貧困戶發放種苗和生產資料,避免產生種不出、養不活、賣不掉等問題。
為推動農業產業精準幫扶,我省決定在全省推行“五帶動全覆蓋”模式(企業、共享農莊、合作社、家庭農場、致富能人五類經營主體,覆蓋帶動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切實解決農業產業扶貧散種散養、產業單一、“一送了之”等突出問題,確保組織化產業幫扶全覆蓋,讓每個貧困戶都有穩定的增收產業。
《通知》要求,農業產業扶貧一是政策要精準落地,不要搞“大水漫灌”。定點幫扶單位要結合部門資源優勢,推行“一對一”結對幫扶,提供“一戶一策”指導。二是布局要“短、中、長”結合,不要局限于單一發展短期或長期產業。大力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既要發展冬季瓜菜、特色畜禽、花卉藥材等當年能見效的“短平快”產業,也要發展設施農業、品牌農業、智慧農業等長期穩定增收產業,實現先脫貧、后致富。三是措施要因人因能,不要隨心所欲、搞“一刀切”。對有勞動能力和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要對癥幫扶,特別是對低保戶,不要“一兜了之”,對有勞動能力和意愿的,要精準實施產業幫扶,激發內生動力。四是業態要一二三產融合,不要局限于種養業。推進特色畜禽、熱帶作物、果蔬、南藥等“產加銷”全產業鏈建設,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生產性服務業等多種業態,開發就業崗位,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五是模式要實現組織化幫扶全覆蓋,不要散種散養。貧困戶負責提供土地、開展生產、提供產品,經營主體負責提供種苗、技術服務、收購產品,形成“一鎮一業多主體”“一村一品一主體”的發展格局。六是組織要抱團合作,不要單打獨斗。推動五類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推廣企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貧困戶、黨支部+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貧困戶等“村社合一、社企合一”幫扶模式,確保貧困戶年人均收益(分紅)不低于投入資金的10%,收益(分紅)年限不少于5年。七是管理要規范有序,不要松散無為。把企業、共享農莊、合作社、家庭農場、致富能人分別帶動貧困戶不少于100戶、80戶、60戶、40戶、20戶,作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共享農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農場、致富能人評定和享受優惠政策的前置條件。八是資金要捆綁使用,不要直接打入貧困戶賬戶。九是技術要到村到戶,不要有空白盲點。十是信息要真實可用,不要零散無據。建立產業扶貧臺賬,打造產業扶貧信息平臺,推進產業扶貧信息管理規范化、智能化。
?
相關鏈接:
海南昌江:農業發展有“龍頭”農戶增收有盼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