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服務供給側入手,增加優質資源總量
我國醫療質量水平持續提升
最近,在美國讀書的寧波姑娘小伊膽囊結石發作,到當地醫療機構看急診被告知至少需要等7個小時,5天后預約專科醫生手術被告知至少要等4個月,手術費4萬到6萬元人民幣。疼痛難忍的小伊坐飛機回到中國,第二天到醫院看門診,第三天就被送進手術室,半小時手術結束,3天后順利出院,醫療費不到1萬元。“中國醫生做的微創手術,技術不比美國差,醫生的診療、護士的照顧很專業很周到。”小伊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持續提升,不僅贏得了廣大患者稱贊,也得到國際認可。世界衛生組織近日發布的《世界衛生統計2018》顯示,根據2016年的數據,中國嬰兒出生時的健康預期壽命首次超越美國,中國為68.7歲,美國為68.5歲,全球嬰兒出生時健康預期壽命為63.3歲。2017年,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對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排名的結果顯示,自1990年至2015年25年間,我國是醫療質量進步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
2017年,我國醫療質量呈現“四升一降”的趨勢。一是醫療資源供給持續增加。2017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數約為81.83億,較2016年和2014年分別增加3.16%和7.64%。二是醫療服務效率有所提升。2017年三級和二級醫院平均住院日分別為9.8天和8.7天,較2016年分別下降0.3天和0.1天,實現5年連續下降。三是部分專科、重點病種和手術診療質量穩中有升。如麻醉技術應用人群從子宮內胎兒、新生兒到百歲老人,擴大了手術麻醉服務的可及性。我國麻醉相關死亡率約為12/百萬,顯著低于141/百萬的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與發達國家的10/百萬左右相當。四是臨床合理用藥水平不斷提升。2016年門診、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從2010年的22.0%和68.7%分別下降到8.7%和37.5%,細菌耐藥趨勢總體平穩。五是住院患者死亡率持續下降并穩定在較低水平。三級公立綜合醫院住院患者總死亡率由2014年的0.74%下降至2016年的0.67%,實現連續3年下降。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說,我國按照“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思路,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從醫療服務供給側入手,增加優質醫療資源總量,努力提升以醫療技術水平為核心的專科服務能力。目前,我國已產生了一批達到或引領國際先進水平、在國際上具有示范和帶動作用的優勢醫療技術,推動了我國重大疾病診療能力的提升。 (記者白劍峰)
?
?
相關鏈接:
擠出醫療醫藥價格水分 國家醫保局多場改革重頭戲將上演?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