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一直想要獨立發展的ofo昨天(4日)再次遭到“唱空”。面對高管離職、大規模裁員的傳聞,ofo予以否認。不過分析認為,共享單車行業不解決盈利模式問題,資金困境在所難免。
昨天有媒體報道,ofo小黃車面臨資金鏈緊張、大規模裁員等困境,海外市場主管張嚴琪離職,整個海外部門解散。同時離職的高管還包括負責市場公關業務的高級副總裁南楠與主管楊汛。
報道中說,“確認”“ofo大規模裁員與管理層變動”一事的存在,并且說ofo官方堅決否認的原因,可能是為了維護昔日獨角獸的形象,也或許是希望維持高估值和資本市場的信心。
記者昨天聯系ofo相關負責人,ofo回應說這種報道“不負責任”,并以ofo小黃車聯合創始人于信的朋友圈作為回應。于信在朋友圈說中,這些報道屬于“無稽之談”,并且說“把沒離職說成離職,怕是要讓獵頭空歡喜了”。
隨后,作為傳言離職的當事人之一的楊汛也在朋友圈回應說自己并“沒有離職,狀態很好”。
在摩拜被美團全資收購、哈羅背靠阿里大樹之后,強調獨立發展的ofo遲遲沒有新一輪融資消息,這也讓ofo資金鏈緊張的消息時不時成為熱點。
除了裁員傳聞外,ofo推出車身廣告,也被當做ofo缺錢的重要“證據”。此外,ofo取消了全國20個城市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動。目前依然可以使用這一服務的只剩下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廈門。
上海社科院互聯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易說,ofo想要獨立運營,恐怕只是“美好的愿望”,而這也是導致自身處于困境的重要原因。“在行業寡頭形成的情況下,想要獨立發展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是一種理想。美團、今日頭條都想獨立發展,但是最后不得不依附于大樹,ofo也不會成為例外。”李易說,“現在來看ofo的處境比較難受,因為它要獨立發展,然而它很難達成獨立發展。”
ofo曾經有過不少選擇,不過面對滴滴、阿里拋出的橄欖枝,ofo都選擇了拒絕。這也導致阿里把哈羅單車作為重點扶持對象。就在6月1日,螞蟻金服再向哈羅單車增資超過20億人民幣。利用免押金、2元月卡等低價戰術,哈羅迅速增長,并聲稱和摩拜、ofo“三足鼎立”。
李易說,共享單車致力于解決交通剛需,然而類似剛需用戶中,有相當一部分對價格十分敏感,這也導致他們對補貼十分關心。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洪洋也持相同觀點。他說,這導致背靠大樹的哈羅單車有足夠資本燒錢圈地。“有些共享單車一塊錢騎一次,有些不收費,明顯有些人會選擇不收費的。像哈羅單車價格很低,就吸引了很多用戶,特別是那些對一塊錢敏感的用戶。”
而對于沒有那么多錢可燒的ofo,不得不想法“自救”。上個月,ofo推出車身廣告,尋求盈利新路徑。吳洪洋認為,商業廣告等探索是一個補充,不過對于共享單車行業來說,更應該深耕主營業務。“在排除企業之間惡性競爭的前提下,采取一塊錢一次的收費,適當搞一些活動,從目前運營成本來看,是可以靠主營業務來維持的。” (記者佟亞濤)
?
?
相關鏈接:
ofo大數據平臺首批向20座城市管理部門開放?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