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21時07分,我國風云二號H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新華社上海6月5日電(記者張建松)5日21時07分,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的最后一顆衛星——風云二號H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至此,我國已成功發射3個批次、8顆風云二號衛星。
二十多年來,為了站在36000公里外的太空更好地守護地球,風云二號衛星經歷了艱難曲折的“進化之路”。
1994年,風云二號01星在發射前夕發生重大事故。此后,上海航天人繼續踏上風云二號艱難研制之路。1997年6月10日,長征三號火箭載著風云二號02星順利升空,這顆衛星被命名為A星。
當年6月21日,中國衛星氣象中心成功地獲取了第一張可見光云圖。7月13日,又成功地獲取了第一張紅外云圖和水汽分布圖。12月1日,衛星正式交付中國氣象局,投入我國氣象業務。
然而,10個月后,A星的天線消旋系統發生失鎖故障,造成數傳和轉發無線通道中斷。經過努力搶修,衛星也只能每天斷續工作,獲取有限的幾幅圖像。
再次總結經驗教訓,上海航天人又踏上下一顆星的研制征程。2000年6月25日,風云二號03星發射成功,命名為B星。改進后的天線消旋系統良好,但轉發器又出現故障。
是臨時研制一顆相同的應急星接替B星,還是直接研制風云二號02批全新的業務衛星?在上級部門和中國氣象局的支持下,上海航天研制團隊選擇了后者。
2004年10月19日,風云二號C星在長三甲火箭的轟鳴聲中,騰空而起飛向太空。經過半年多嚴格考核,衛星正式交付給中國氣象局。C星的成功運行,標志著我國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由試驗階段進入業務運行階段。世界氣象組織對C星高度評價,并將它列為全球氣象衛星觀測網的重要業務衛星之一。
上海航天人再接再厲。2006年12月8日風云二號D星發射成功,實現風云二號C星、D星在軌互為備份、雙星組網運行的模式。2009年8月,風云二號E星接下了在軌超期服役的C星“接力棒”。
在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四號”形成穩定的業務系列之前,中國氣象局為確保風云二號業務衛星連續、穩定運行,提出了增加三顆風云二號03批業務衛星。
風云二號03批F、G兩顆業務衛星,分別于2012年1月13日、2014年12月31日成功發射,實現了“多星在軌、統籌運行、互為備份、適時加密”運行模式,可以提供最高每15分鐘一次全地球圓盤觀測、每6分鐘一次區域觀測。
自風云二號衛星投入運行至今年5號臺風,我國對西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471個臺風、登陸我國的141個臺風監測,無一漏網。
據風云二號衛星總指揮李海生介紹,最新發射的風云二號09星,是03批的第三顆業務應用衛星,也是風云二號所有衛星中可靠性最高、性能最穩定的衛星,入軌后將命名為H星。完成在軌測試后,將專注為我國西部地區以及“一帶一路”沿線的天氣預報、防災減災等提供支撐。
目前,在“一帶一路”沿線,我國“風云”系列氣象衛星已發揮重要作用。2017年8月,風云二號E星提前捕捉到巴基斯坦強降水跡象,及時發出氣象預警,避免了人員傷亡。在2015年尼泊爾“4·25”地震期間,我國風云衛星數據成為該國震后24小時內抗震救災的重要保障。
?
?
?
相關鏈接:
風云二號H星成功發射 服務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