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五源河發現栗喉蜂虎和藍喉蜂虎!”近日,網友“UU88”在海南觀鳥會微信群里發的這則消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蜂虎有什么價值?五源河為什么吸引來了蜂虎筑巢?怎樣才能讓五源河成為蜂虎長久的家?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跟蹤報道。
       
     您當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生態修復顯成效 蜂虎筑巢五源河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8-06-19 09:00

    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陳松 攝

      顏色鮮艷,在陽光照耀下閃爍金屬光芒;

      尖翅長尾,悠閑立在樹枝或電線上瞭望;

      閑叼昆蟲,是個快速敏捷的空中捕食者;

      ……

      蜂虎,被列入國家“三有”動物名錄,即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不過,有著“最美的小鳥”稱號的蜂虎,獲此美譽憑的可是自身實力。它外貌出眾、習性有趣、飛行姿態靈巧、捕食敏捷兇猛,深受觀鳥和鳥類攝影愛好者們的喜愛。

    金沙灣蜂虎濕地保護小區,蜂虎和巢穴。陳松攝

      “五源河發現栗喉蜂虎和藍喉蜂虎!”近日,網友“UU88”在海南觀鳥會微信群里發的這則消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蜂虎有什么價值?五源河為什么吸引來了蜂虎筑巢?怎樣才能讓五源河成為蜂虎長久的家?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跟蹤報道。

      五源河成為蜂虎筑巢新據點

      “我當時看到栗喉將近十只,還拍到兩只少見的藍喉。”最早發現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附近有蜂虎出現的,就是這名網友“UU88”——海南觀鳥會的“鳥友”耿虎。他說,五月份時他就觀察到有零星的蜂虎在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當時以為是金沙灣那邊的蜂虎來此覓食,但到6月10號時,不僅發現公園蜂虎的數量多了很多,還在沙土堆上看到了它們的巢穴,這才確認海口五源河成了蜂虎新的筑巢據點。

      6月17日早上,記者來到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一期)景觀段。河兩岸遍布了生態草溝、生物洼地、青蛙塘、蜻蜓塘、綠色屋頂和沙丘-林塘系統以及昆蟲旅館,仿若走進了“濕地博物館”。

      在公園出海口景觀段西邊100多米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沙丘。在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記者通過雙筒望遠鏡,看到遠處光裸的樹枝上停留著5只栗喉蜂虎,幾乎每只蜂虎嘴里都叼著一只蜻蜓或者別的昆蟲,十足的愜意。

      “經過初步統計,這里至少有12只栗喉蜂虎和2只藍喉蜂虎。”市濕地中心相關負責人說,蜂虎屬于佛法僧目,蜂虎科,蜂虎屬,是一種嗜食蜂類的鳥,除了蜂類,它還會捕食大型昆蟲,如蜻蜓、蝴蝶、蝗蟲和蟬等。蜂虎科共有3屬26種,都具有鮮艷的體色。它們的習性相似,但顏色尤其是喉部的顏色卻各不相同。分布于我國的蜂虎有栗喉蜂虎、藍喉蜂虎、綠喉蜂虎、栗頭蜂虎、藍須夜蜂等。每年的3月下旬到7月下旬,栗喉蜂虎和藍喉蜂虎都會準時前來海南繁殖。而之前,主要是集中在海口金沙灣蜂虎濕地保護小區繁殖。

    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在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附近觀察蜂虎。龍易強 攝

      生態修復成效顯著引來蜂虎

      “五源河新發現蜂虎,使得海口除了金沙灣之外,又新增一處蜂虎集聚繁殖地,也是靠近市區最近的繁殖地。”海南觀鳥會會長程成表示,蜂虎繁殖需要兩大條件:第一是,需要土坡或者沙坡挖洞筑巢;第二是,繁殖和棲息場所需要比較開闊的水域和充足食物。“蜂虎選擇五源河,說明這里適宜它們生存。”

      過去這么多年,為什么沒有在五源河發現有蜂虎聚集筑巢地?這還得從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說起。

    經過生態修復和治理后的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水面開闊,河道自然,一派生機。 陳松 攝

      “在五源河生態修復過程中,我們精心打造了小微濕地和昆蟲博物館,它們可以為野生動植物及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和生存繁育空間,為鳥類、魚類提供豐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庇護場所。”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2月,五源河示范段開工建設。海口在五源河生態修復和建設過程中,除了盡可能保留河道自然形態,對受到破壞的河道重新按照河流原有的自然面貌進行河道修復、對河岸生態空間進行地形設計和植物精心配置,并充分發揮河岸土壤種子庫的作用,讓那些自然分布的河岸植物生長起來,充滿濃濃野趣和原生態。隨著生態修復不斷推進,五源河生命活力不斷恢復。

      “根據我們持續多年的調查和研究,原先在整個西海岸一帶都有蜂虎分布。后來隨著城市發展的進程,蜂虎的足跡也慢慢退后到沒有過多人為開發的地帶,繁殖基地也被限制在了火車站金沙灣這一區域。”全球環境基金(GEF)海南濕地保護體系項目宣傳教育專家盧剛介紹,近年來海口非常重視濕地的保護和修復,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隨著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這里生態修復成效顯著,導致蜂虎在此繁殖的數量顯著增多,才被外人知曉。

    白額燕鷗在五源河出海口處悠閑戲水。耿虎 攝

      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典范

      “蜂虎是一種美麗外貌與兇猛姿態皆具的生物,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宣教價值、科學價值。”盧剛說,海南和蜂虎“一年一會”,其繁殖地從發現以來,觀鳥者每年都能在原地觀察到蜂虎集體營巢。

      這么有趣、神秘的蜂虎,應該怎樣做才能讓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成為它們長久的“家”?

      “發現有蜂虎的區域緊鄰濕地公園,希望政府能夠把這一塊納入濕地公園的范疇中,作為生態保育區。通過對蜂虎繁殖地做科學合理的規劃和設計,讓五源河成為蜂虎的樂園,為這種美麗小鳥在城區提供一處生存空間,讓蜂虎來海南時都有家可回,成為海口城區永久的蜂虎繁殖地。”盧剛說,這將是公園建設中最大的、最新的亮點。

    白額燕鷗在五源河出海口處悠閑戲水。耿虎 攝

      根據栗喉蜂虎的習性和國內外的研究經驗,盧剛表示,在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可以適當人工營造合適的環境吸引更多蜂虎前來筑巢和繁殖。如,打造多樣化的濕地,創造開闊水面,為蜂虎帶來豐富的食物源。蜂虎的巢洞通常建在安全且有一定硬度的陡峭沙土坡,單面坡比較受蜂虎青睞,所以在其營巢的地方不斷地創造更多的斷崖,吸引其筑巢安家。同時,減少人為的威脅,在公園設置必要的隔離帶,禁止人類靠近,以免打擾蜂虎生活和繁殖等。

      “只要為蜂虎營造它們比較喜歡的生境,有充足的食物來源,五源河蜂虎的數量必將上升。”海南觀鳥會會長程成說。

      盧剛說,五源河公園建設僅一年多,除了蜂虎外,在這里已經重新發現有水厥、原雞、藍胸秧雞等多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和省級重點保護動植物,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海口濕地保護的一個亮點和全省乃至全國城市內湖水體治理的典范。在市區生活著這么多珍稀動植物,不僅意味著海口生物多樣性底子非常豐厚,也是海口濕地生態修復治理成效的直接體現,更是海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典范。“隨著濕地保護和監測工作的深入,五源河將會發現更多未知的精彩。”

    ?

    ?

    相關鏈接:
    快看!“中國最美小鳥”藍喉蜂虎現身海口(組圖)
    中國最美麗的鳥 栗喉蜂虎又來海口了

    ?

    相關鏈接:
    中國最美麗的鳥 栗喉蜂虎又來海口了
    快看!“中國最美小鳥”藍喉蜂虎現身海口(組圖)
    [來源:海口日報] [作者:龍易強] [編輯:劉爽]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