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傍晚都會到公園里散步,聽著蟬鳴蛙聲心情就會放松,還能給孩子科普動植物的知識,這里就是自然生動的課堂。”居住在附近的市民許先生說道。19日,海口網(微信號:haikouwang2013)記者再次探訪了近日因蜂鳥出沒備受矚目的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
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將生態修復與水利工程完美融合。(李珊珊攝)
該公園內濕地面積達958.39公頃,主要包括永莊水庫、五源河及五源河河口海域3個濕地單元,濕地率為73.69% ,分布有野生維管束植物427種,野生脊椎動物154種,其中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如紅原雞、褐翅鴉鵑、虎紋蛙等多達11種,這里還生長著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水蕨。
工程設計獨具匠心 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
在公園里,海口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指著蜿蜒曲折的河道介紹稱:“看到這個河道了嗎?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將生態修復與水利工程完美融合,蜿蜒的河岸讓水流延緩,降雨時利于排泄。恢復了河道濕地的自然形態,為生物的棲息創造條件,更好地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真正做到了保護濕地、修復濕地,并合理利用。”
站立枝頭的栗喉蜂鳥。(陳松攝)
據介紹,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把城市更新、水利工程、濕地保護和海綿城市的理念結合,在開展生態治水的同時,還改善了水岸生態環境,完善市民休閑空間。
海口市林業局副調研員孔照元告訴海口網記者:“五源河濕地公園的建設主旨在于生態的保護與修復,投建的一期有12.5公里,投資了1.8個億,目前完成了近50%,二期將在今年8月動工,整體將于2019年完成。”孔照元稱,公園里的小微濕地工程獨具匠心,通過構造雨水花園、生物溝、生物洼地等水密集型結構,發揮對雨洪管理、污水凈化、營造生境和微氣候調節等作用。
縱觀濕地修復建設 海口將打造4個國家級公園
海口自古有“水城”之稱,城市發展史也與濕地、水系息息相關。據介紹,海口有濕地面積29093.09公頃,有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人工濕地等4個濕地類及11個濕地型,濕地率達12.7%。同時,海口市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編制及實施了《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2017-2025年)》,將海口市濕地生態功能區劃分4個一級功能區和12個二級功能亞區,并首次提出羊山濕地多用途管理區規劃,填補了多用途管理區這一保護形式空白。
藍胸秧雞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的草地中穿行。(陳松攝)
在規劃期內,海口市將建設東寨港濕地自然保護區、海口灣國家級海洋公園和北港島國家級海洋公園,打造4個國家濕地公園和3個省級濕地公園以及45個濕地保護小區、羊山濕地多用途管理區等,確保到2020年,濕地總面積穩定在29093.09公頃以上,濕地保護率在50%以上;至2025年,濕地總面積達到31918.09公頃,濕地保護率在60%以上。
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內通往海邊的綠蔭道。(李珊珊攝)
海口利用美舍河濕地公園鳳翔示范段、五源河濕地公園出海口示范段以及白沙門公園、假日海灘生態旅游區,大力開展濕地生態旅游,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生態體驗和觀鳥。下一步,海口市將積極拓展濕地合理利用方式,建立高效立體濕地生態農業示范區;重點發展濕地旅游業;加快發展紅樹林綜合性產業;積極發展濕地文化創意產業等,竭力實現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記者李珊珊
(海口網6月19日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