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探索生態新路 實現綠色發展
6月盛夏,海口五源河濕地公園附近,迎來了一批美麗的“客人”——成雙結伴的栗喉蜂虎和藍喉蜂虎鳥,正忙著筑巢安家、哺育幼鳥。
這群對棲息環境質量“挑剔”的夏候鳥,用翅膀為生態投了點贊票。
海南的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一筆既買不來也借不到的寶貴財富。持續前進的動力來源于不斷加壓和對標更高標準,作為生態環境“優等生”的海南,已吹響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沖鋒號,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一直在路上。
問題導向 生態惠民
端午節期間,在萬寧市山根鎮大石嶺村,有不少游客慕名前來領略這一“美麗鄉村”的風采。
“我們村是不是很好看?美麗鄉村,環境首先就要美。”村民曾憲潘對來訪者說。
讓大石嶺村保持整潔美麗的重要方法,隱藏在村里的垃圾收運設施和兩處人工濕地里。村子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都被它們“吃光濾凈”。
據了解,目前,我省已建成生活垃圾轉運站228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22座、村莊垃圾收集點1.25萬個,全省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8%以上。
同時,環境部門正制定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規劃,統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計劃今年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覆蓋率達30%。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我省瞄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系列環境短板,堅持問題導向,目的是解決長期累積的難題,強化生態環境建設與污染治理。
今年5月底,我省公布了《海南省貫徹落實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的問題進行逐一回應。
在《方案》中,56個具體問題、172條整改措施清單,被明確要求一項一項整改,一項一項驗收,一個一個銷號,確保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我省動真碰硬的“環保風暴”一直在持續。
源頭防治 系統治理
動真碰硬才會有成效,才能出成績。一個多星期前,被狠下治理功夫的海口美舍河,就收到了由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出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第一批專項督查成績單——因治理良好,美舍河榮登“光榮榜”。
治理一條河,首要環節在于控源截污。環境質量的改善,源頭防治同樣是關鍵。
“未來,我們將充分應用‘多規合一’信息綜合管理平臺、遙感監測、電子圍欄等技術手段,加強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實現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監管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監管。”省規劃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近年來,我省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行動,以共同體的系統治理思維,提出“三年攻堅、兩年鞏固,到2020年我省城鄉環境建設、自然生態系統恢復、環境質量水平應達到的各項具體量化指標”,加大環境保護力度。
今年4月,省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聯合指揮部成立,負責統一推進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工作,做到高效權威、聯動一體,形成攻堅合力。
“我們要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方案各項措施落實,全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省生態環境保護廳負責人表示。
保護優先 綠色發展
在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規劃室穆曉東博士的辦公室里,有一摞書整齊疊放在書柜一端。這些資料,對于參與我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的穆曉東而言,常常能派上用場。
生態保護紅線是維護生態安全的底線,也是“高壓線”。2016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陸域、海域生態保護紅線區面積分別占海南島陸域面積、近岸海域面積的33.5%和35.1%。
“目前,我省正按照國家和有關部委最新要求對生態保護紅線進行校核優化,報批后發布實施。”近段時間,穆曉東和同事們一直為此忙碌著。
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是為了在發展過程中算長遠賬、整體賬、綜合賬,不斷擦亮我省綠色發展的生態“底色”。
不久前,海南生態軟件園3個100億元級項目同時開工,多家國內知名互聯網企業集體簽約入園成為當天活動的一大亮點。
“園區抓住并強化生態環境優勢,在軟硬設施配套上下功夫,在園區辦公,可以享受到園區‘天然氧吧’帶來的舒適心情,這對提高辦公效率、創新工作思維都很有幫助。”談到園區環境吸引力時,中稅網通(海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原如斌說道。
環境好,綠色發展才更有底氣。目前我省已取消12個生態敏感區市縣GDP、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的考核,扭轉政績“指揮棒”,以生態保護為優先,不懈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確保生態環境質量只能變好不能變差。
?
?
相關鏈接:
海南:計劃到2020年境外直飛航線不少于70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