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來杭州的人,都會驚訝地發現:西湖的水質一年比一年好!的確,無論站在湖岸,還是泛舟湖中,但見碧水清澈透底,水草、游魚直視無礙。
西湖水質變好的秘訣何在?
“除了加大岸上污染物排放治理這一措施外,還與西湖水底不斷培植‘大草原’有關。”西湖名勝風景區財政局局長、原西湖水域管理處主任苗崎濤這樣分析。苗崎濤告訴記者,從2011年開始,西湖水域管理處開始在水下播綠,至今已培植“水下草原”31.7萬平方米。這片“大草原”對水體的凈化起了很大作用。
水底培植草原?這可是稀罕事。
苗崎濤細講了“水底播草經”。他說,西湖原是錢塘江的一部分,由于三面山區中的溪流注入,泥沙淤積形成了湖。泥沙不斷注入,勢必影響到湖水的清潔度。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從2011年開始,西湖水域管理處啟動“西湖水生植物群落優化示范工程”,首先在西湖茅家埠景區試種水草。
水下植草,技術要求很高。淺一些的地方,人可以站到湖里,將草一棵棵種下去。可深水處怎么辦?通過反復摸索,工作人員找到了訣竅——先摶土成塊,把種子包在土里,再連土塊一起拋向預定位置。
“經過幾年探索,終于總結出了一整套規律性的東西。首先要選擇水夠‘透’的地方播種,這樣,太陽光才能照射到湖底,水草在光合作用下才能生長。二是底泥要好。湖里的泥不能太‘淤’,泥里頭如果一點空氣都沒有,水草沒辦法呼吸。三是土質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松散,只有軟硬適中,水草才能扎根。”苗崎濤表示。
苗崎濤指著船底茵茵成片的水草說:“眼下已進入水草生長最旺盛的時期,天越熱,水草長得越快。萬物都有靈性,你瞧,那些枝杈像蜈蚣一樣形狀的,叫菹草;那種葉子像面條一樣細細的,叫苦草;那些一簇簇卷起來像狐貍尾巴的叫狐尾藻……幾十種水草中,苦草個性最強,喜歡搶地盤,幾株種下去,一個夏季就可以蔓延一大片。菹草性格比較叛逆,人家都是春天發芽,它剛好相反,秋天發芽,冬天長得最好。”
這些草,現在已把西湖真正當成了它們的家——年年開花、結籽,籽順著水流到處安家,長勢一年比一年好。茅家埠、浴鵠灣、烏龜潭、西里湖一線,湖底密密匝匝鋪滿了水草。這些水生植物不但固定了淤泥,且一棵棵都像“凈水器”,凈化了水質。河蜆、三角帆蚌、黃蜻稚蟲等,都是極愛干凈的水生動物,工程實施前,幾乎絕了跡,現在,西湖里到處都是。(記者 王慧敏)
?
?
相關鏈接:
全國城市“環境地圖”出爐 來看看你所在的城市水質情況如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