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個扶貧型共享農莊試點項目——保亭享水谷共享農莊近日開工建設,項目將利用“旅游+”“生態+”等方式,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力爭打造成富有地方特色,集旅游、康養、休閑于一體的全開放式養生度假勝地。
在筆者看來,建設共享農莊應結合各自資源優勢,顯個性,做特色,實現差異化發展,建設各具特色的共享農莊,切忌“千莊一面”。
發展共享農莊是我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田園綜合體和美麗鄉村的重要抓手。共享農莊是以共享經濟為理論支撐,農旅融合發展的新業態,它集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等于一體,以共建、共享、共贏為本質特征。
筆者認為,打造園區主題是增強共享農莊的吸引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臺灣地區和日本的一些知名休閑農莊,無不是主題突出、定位明確的精品。鑒于此,建設共享農莊須走個性化發展之路,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各美其美”。只有這樣,才能彰顯個性,避免同質化和低水平競爭。
避免共享農莊“千莊一面”,首先要堅持規劃先行,強化對農莊的規劃管控。同時,找準定位,圍繞主題做好農莊頂層設計,立足各自的資源稟賦,統籌考慮農莊定位與主題、項目設置、生產布局等,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市場思維、跨界思維,做好農莊的個性化規劃設計,突出亮點,做出特色,在管控好農莊建設的體量、高度和風貌的前提下,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推出具有鮮明個性、獨特魅力的創意產品。推進共享農莊與農場農業、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注重發掘各村不同的生態、人文等特色,打造風格各異的集人文要素、生態要素、科技要素、創意要素于一體的共享農莊,培育個性之美,做到一個農莊一個主題,把共享農莊做精做優。
其次,在建設共享農莊過程中,要遵循“既重面子,又重里子”的原則,充分挖掘當地文化內涵,以自然村落生態、田園風光以及人文遺跡等為載體,通過跨界創意植入,為農莊添彩,展示海南村落文化、特色民居、紅色文化、黎苗文化、農耕文化等,體現海南地域風情人文之美,提升農業、旅游的品質和民俗文化底蘊,做到“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提升農莊的品位格調,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體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