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轉變百姓觀念需要政府細致引導
近日,海口夜市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獲得市民的稱贊。確實,就筆者親身體驗,近年來,海口夜市有了明顯改觀。以往,海口夜市哪像“市”,簡直就是街邊攤,一到傍晚,攤販便推著車子,在路邊占道扎攤,攤位隨處可見,再加上排污不暢,導致污水橫流、垃圾遍地,甚至“狼煙四起”。而現在,集中經營的海口夜市,不僅環境整潔明亮,而且特色小吃頗多,人氣很足,儼然成為海口的一張新名片,在市民和游客中贏得良好口碑。
可是,在3年之前,很多市民卻并不是這樣想的。在海口“雙創”啟動之際,甚至啟動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不少市民、游客,對海口的夜市整改,是極為排斥的,質疑之聲此起彼伏。有的認為,原有夜市是海口固有特色,集中經營給生活帶來不便;有的認為,夜市整改斷絕了攤販生路,不夠人性化……守著于環境、交通、文明都極為不利的路邊攤夜市不愿改變,歸根結底,是由于市民固有觀念一時難以轉變,對整改舉措的未來預期產生懷疑。
常言道,積習難改,執迷難移。可僅僅兩三年時間,海口夜市卻像“換了個天地”。不僅夜市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市民的觀念也有了“大轉彎”,隨處可聞叫好之聲。情形為何轉變如此之快?這充分反映出海口夜市整改方向的正確性,反映出管理部門為民謀利的發展定力。打造統一風格,匯聚不同特色,強化巡邏管理,甚至連油煙、垃圾回收等細枝末節都力求精益求精……試問,有著如此精細的服務,市民的觀念怎么可能不會改變?
現實中,一些管理者在工作受阻時總愛抱怨:市民素質低,觀念滯后,工作不配合,措施推不開。筆者以為,當管理者如此抱怨之時,不妨反躬自問,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得到位,是否像“繡花”般精細。事實上,受限于原有生活習慣、固有思維觀念,部分群眾對一些事情產生偏見,對影響切身利益的舉措產生質疑,本無可厚非,重要的是,管理者是否有務實的行動、細致的引導。海口的夜市整改意義正在于此——不怕群眾不理解,就怕工作不到位。
觀念滯后,是工作推進的一大“攔路虎”。事實上,當前的許多工作,都涉及觀念轉變問題。比如,在脫貧攻堅中,一些貧困戶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我要脫貧”的內生動力;再如,在社會文明大行動中,一些群眾文明觀念滯后,不拿文明當回事……對此,我們不能一味苛責,而要把工作做在前頭,想方設法幫助、引導群眾轉變觀念。當一項項細致部署,一個個具體行動,如針灸般點到百姓痛點,解決百姓難點,給百姓帶來美好預期時,觀念的轉變定會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古語有言,為民者,民終念之。百姓觀念一時轉變不過來,對工作不理解,無關大礙,只要工作部署方向正確,我們大可努力去做。只是,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并非易事。這就要求我們開展工作必須慎之又慎、精之再精。正像海口的夜市整改那樣,要時刻圍繞百姓的痛點、堵點、難點,用實際行動、實際效果化解百姓的疑惑,進而轉變落后的觀念、思維。試想,當工作的開展都能如夜市整改一樣實現市容市貌、市民休閑、民生就業的多贏,群眾又怎能不舉雙手贊成?
?
?
相關鏈接:
便民新夜市 海口新名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