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巷道。(圖片來源:海南日報)
1 丘濬心向往之的“長樂居”
放眼青草村,一棵古榕樹下,幾位干完農活的村婦正坐在石凳上歇息乘涼;林下,幾只走地雞低頭啄蟲子,農家院子里的黃皮果壓彎了枝丫,好似按捺不住夏天的炎熱,探出墻來。
殊不知,這樣的田園美景,不僅羨煞如今的都市人,也曾引得明代大學士丘濬心向往之。
月亮門。(圖片來源:海南日報)
《丘濬集》中《長樂居記》一文記載:“遠望而之,蔚然而成林,近而極之,井然有條理,粲然相錯雜,竹樹列而濃陰,野花發而幽香,真人間勝景也。”
據海南文史專家梁統興介紹,青草村王才(族名王汝智)是丘濬的同窗好友,學識過人,能詩善文,只不過因主祀乏人而不仕。在丘濬北上求官時,王才贈詩曰:“萬里扶搖誰與共?黃金臺上會明賢。”公元1484年,王才叫長子王冕到北京找到丘濬,告知丘濬他在青草村里建了一棟住所,命名為“長樂居”,邀丘濬為長樂居撰文。
在長樂居,王才栽樹種果、修葺竹林,并仿效王羲之的蘭亭,在園中筑起涼亭,引來山泉,又在花叢中搭一座“適意軒”。農閑時節,王才還經常邀請朋友到此小聚,據石而坐,曲水流觴,吟詠自然田園之趣。
月亮門的背面墻上的“福”字。(圖片來源:海南日報)
丘濬在《長樂居記》文末表達了羨慕之情:“予不久歸老于鄉,行將訪君之居,而即其所以樂者,而共樂之,君其肯分予以半席否?”
“長樂居正是青草村明代處士王才的舊居,大概的位置在王氏宗祠附近。” 梁統興說。記者在青草村東邊的王氏宗祠看到,這座古建筑為三進兩廂木石結構,盡管歷經時間的沖刷,宗祠大門兩側的對聯依然清晰可見:“青云得路派延太原,草廬結合族藩瓊島。”
今年80歲的青草村村民、退休教師王徽敬邊翻閱《王氏族譜》邊告訴記者,王氏先祖祖籍山東青州,南宋期間遷來瓊島,最初住在瓊北桂林洋青松村。明代洪武年間,先祖王真福帶著家人遷來此村定居。“青州遷、青松村、青草村,三地都有一‘青’字,這是一種思鄉情的延續,也可能是先祖希望子孫后代如青草般生命力旺盛,郁郁蔥蔥。”
如今的青草村,全村148戶,750人,耕地面積達3000畝,田地里的莊稼碧浪翻滾。
事實上,青草村村民能在此世世代代安居樂業,還要感謝一個人——“南海青天”海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