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錐蝽。(中國疾控中心供圖)
海口網7月10日消息(記者鐘圓圓)7月5日,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8元一只的價格向廣州居民收購錐蝽,避免發生由感染錐蟲的錐蝽傳播被稱為“新型艾滋病”的美洲錐蟲病。??诰W(微信號:haikouwang2013)記者從海南省疾控中心了解到,海南目前有錐蝽,但沒有捕捉到有錐蟲寄生的錐蝽,也沒有美洲錐蟲病患者,沒有傳染源,市民不要恐慌。
“錐蝽是美洲錐蟲病的傳播媒介,有錐蟲寄生的錐蝽會引起美洲錐蟲病,對人體造成傷害。”海南省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治室副研究員孫定煒告訴海口網記者,錐蝽因頭部狹長似錐,橢圓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側緣有紅或黃斑。錐蝽的幼蟲和成蟲都會吸食人血,專門叮咬人的面部,喜歡尋找皮膚較薄的區域下口。美洲錐蟲病的主要傳播途徑為媒介傳播,即通過錐蝽叮咬傳播,體內寄生有錐蟲的錐蝽叮咬人類的皮膚后留下糞便,錐蟲便可透過傷口進入人體,傳播美洲錐蟲病,初期癥狀表現為發燒、皮疹、腹瀉及嘔吐,可見皮膚損傷,會對人體的消化道、心臟等產生損傷,死亡率較高。
孫定煒表示,由于美洲錐蟲病發病時的癥狀與艾滋病相似,隱匿期可長達20年至30年,確診率低,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晚期沒有特效的藥物,因此,有學者把它稱為“新型艾滋病”,但是該病與艾滋病在發病原因、治療手段、傳播方式等方面均有明顯不同,二者不可混為一談。
據悉,目前已知至少有40種吸血錐蝽可能造成美洲錐蟲病傳播,在我國主要有紅帶錐蝽、中華錐蝽、微粒錐蝽、橫紋錐蝽4種,在我國南方沿海地區廣泛分布,海南目前發現有紅帶錐蝽。
據孫定煒介紹,在2017年,為調查我國美洲錐蟲病的傳播媒介——錐蝽孳生地布狀況,海南、廣西、廣東等地配合中國疾控中心設置了監測點,實施獎勵性抓蟲。海南省疾控中心在瓊中、昌江、五指山設置了監測測點,在監測點內向民眾收購錐蝽及其尸體。在民眾和疾控部門工作人員的努力下捕捉到了紅帶錐蝽,但沒有發現可使人感染美洲錐蟲病的錐蝽,全省目前也沒有美洲錐蟲病患者,無疾病的傳染源。
孫定煒提醒,錐蝽大多藏身于墻壁或木質物件縫隙等地,比如墻角、木堆等,菊酯類的殺蟲劑可以殺死錐蝽。需要注意的是,民眾如果發現錐蝽,要避免直接接觸皮膚,更不要將其直接拍死在皮膚上,可借助外物將其趕走后殺死,還可以將蟲子尸體送到當地的疾控部門進行確認。如果已經被叮咬,一定要在早期盡快前往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治療,美洲錐蟲病發病后很難治愈,可能危及生命,提早介入通過三個月左右時間的治療可以痊愈。
?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