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7月11日消息(記者劉杰 通訊員陳創淼 張麗珍 攝影報道)11日上午,海口網(微信號:haikouwang2013)記者來到位于海口秀英區長流鎮長南村的綠海田園生態農業基地內,滿眼綠色,蝴蝶紛飛,長南村村民李鴻海正忙著采摘石斛花。“我不僅是這里的工人,還是股東呢!”李鴻海笑著說道。
據悉,李鴻海一家原本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已70多歲的他,妻子患有殘疾,兒子正在上初中,家中無勞動力,幾乎沒有經濟來源,生活困苦。自2016年以來,長流鎮大力推進產業組織化扶貧,讓李鴻海一家有了巨大轉變,不僅脫了貧,還走上致富路。
李鴻海正在采摘石斛花。
李鴻海告訴海口網記者,在政府的幫扶下,他向銀行小額貸款一萬元入股綠海田園生態農業基地,每年保底分紅1500元,還找到了一份夜間保安的工作,一個月工資有3000元,同時,白天他也會到基地打短工,一天有150元的收入。“以前一家人沒有經濟收入,生活很艱難,現在好了,我有了穩定的工作,還當上了股東。收入多了,生活也就好了,真的很感謝政府的幫扶。”李鴻海說。
據了解,長流鎮共1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分布在長南村。長流鎮委書記肖就榮表示,之前的產業幫扶比較分散,貧困戶各養各的,收益不高,風險較大。為此,該鎮決定走一條產業組織化的特色脫貧之路。“我們先后將16萬元的幫扶資金以11戶貧困戶的名義入股位于澄邁的陸橋集團,每戶貧困戶每年有3千多元的分紅,取得較好效果。”肖就榮說,結合多項幫扶措施,2017年年底,該鎮11戶貧困戶全部脫貧,目前正處于鞏固提升階段。為防止貧困戶返貧,他們決定在原有入股的基礎上,牽線搭橋,引導貧困戶入股本地的綠海田園生態農業基地,貧困戶在每年多一份分紅的同時,還可以選擇在基地工作,實現“家門口”就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