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舞臺,風流誰競?發展紅利,孰與分享?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發出誠摯邀請:“我們歡迎全世界投資者到海南投資興業,積極參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共享中國發展機遇、共享中國改革成果。”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必須舉全國之力、聚全球之勢。問題是我們要如何吸引全世界的投資者到海南來投資興業?
管仲曾言:“商人通賈,倍道兼行,夜以續日,千里而不遠者,利在前也。”趨利避害是人之本性,追求利益是商業邏輯。故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指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淵之下無所不入。因而,要吸引全世界的投資者到海南來,歸根到底就是要解決利之何在、利之多寡的問題。一句話,就是要讓企業能在海南賺到錢,企業才會想來海南、留在海南。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當前的海南,基礎設施落后、資源有限、市場較小、人才短缺……種種不利因素,在投資者眼中皆不是“利之所在”。然而,海南是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地理位置獨特,擁有全國最好的生態環境,又是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具有成為全國改革開放試驗田的獨特優勢……這些優勢又讓海南具備了成為“利之所在”的優異條件。要把這些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利益,就需要我們因勢利導,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膽試、大膽闖,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開放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
一流的營商環境是區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所在。如果我們的營商環境不能達到國內一流水平,不能躋身全球前列,在與外地的競爭中,我們就不具有比較優勢,不僅難以吸引投資者前來投資興業,甚至本土的企業也可能會“用腳投票”,搬走外遷。客觀地講,當前海南的營商環境不容樂觀。我們的營商環境不僅較世界一流營商環境相差甚遠,與國內發達地區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日前,在七屆省政府第二次全體(擴大)會議上,沈曉明省長在講話中列舉了政府執行力當前存在的走馬觀花、蜻蜓點水,文山會海、不求實效,推諉扯皮、不敢擔責,暗箱操作、吃拿卡要等十大問題。這十大問題同樣也是海南營商環境的弊病,不少企業深感其弊,痛在其中。
優化海南的營商環境,時不我待。正是著眼于此,近段時間以來,省委、省政府領導在各種會議上反復強調要優化營商環境,并面對面地征求企業意見和建議,積極尋求優化營商環境的良策。說到底,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不僅是海南吸引資本的重要手段,更是海南打造改革創新高地、對外開放高地的必要選擇。因為,以海南當前不算突出的“硬件”,如果沒有優異的“軟件”加持,海南不僅在招商引資上難以顯出優勢,在改革發展上也會難以持續推進。對于這一點,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
利之所在,人之所往。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只有幫助企業解決實實在在的困難,激發市場需求,讓企業在海南可以招到人才、有生意做、能賺錢,才能吸引全世界的投資者“不推而往、不引而來”,助力海南追趕先進發達地區,實現跨越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