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上村風景
中國日報網7月18日電(記者 郭應喆) “糧食補貼416.64元,代繳新農合300元,危房改造幫扶5000元……”7月17日,在江西省井岡山市茅坪鄉壩上村的吳云月一家,記者看到了這樣一張表格。
這張表格清晰地反映了過去一年一家人的收入情況,包括政府補助和家庭經營、務工收入,以及家庭生活狀況。吳云月曾因配偶早逝、自己身體欠佳被認定為藍卡貧困戶,而在2015年成功脫貧。
據表格顯示,2017年全年,吳云月一家總收入21966.64元,其中政府補助收入就有7216元,占32.8%。除糧食補貼、代繳新農合、基礎設施幫扶外,還有代繳新農保、政府救助金和慰問金。
在井岡山,每個貧困戶家中都張貼著這張《收益確認公示表》,登記了每一項實際收入,“不是測算收入,不是預期收入”,經過貧困戶簽字確認后公示公開,方便社會監督。
表格中不同種類的補助資金對應了不同的頂層扶貧政策。其中,代繳新農合、新農保和救助金等屬兜底政策,幫助貧困群眾維持基本生活。
據當地政府提供的資料顯示,井岡山市“為貧困戶全額代繳新農合及醫療附加險費用,取消鄉、縣兩級住院補償起付線,在省、吉安市級重大疾病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補償比例提高到70%。”
吳云月家的《貧困戶收益確認公示表》
危房改造幫扶是“安居扶貧”的體現。壩上村村委會主任李國峰說,上級政府對本村基礎設施的投資,包括修筑柏油路、整治魚塘和改造村民房屋等,已經超過了500萬元。
據資料顯示,該村危舊土坯房已全部改造完成,改水改廁改路實現了全覆蓋。
記者看到,如今的壩上村,荷塘掩映、公路通達,整潔現代的獨棟居民樓隨處可見,對比幾年前的照片,不復當日的落后景象。
除政府補助的“輸血”外,產業扶貧帶來的“造血”也給吳云月一家帶來了收入的明顯提升。
2013年,壩上村作為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投入500余萬元開發了“紅軍的一天”紅色培訓體驗項目,為游客提供急行軍、制作紅軍餐、入戶調查、聽紅軍故事等主題活動,由村民參與食宿接待。
吳云月家在項目開展當年就加入了“紅軍餐”接待,為了準備一頓飯,她每天早上五點半就要起床,花上整個上午準備食材。據表格數據,2017年她的經營性收入和務工收入達到了14000元。
據中國江西網2017年報道,吳云月在2013年之前只是靠種植八畝水稻、養豬和打零工維持基本生活。
2017年全村52個接待戶共接待游客4萬余人次,戶均增收2萬余元。記者看到,每個接待戶的家中都張貼著接待標準,對接待戶的言行、飲食和家庭環境都有詳盡的要求。
在扶貧攻堅行動之初,壩上村有貧困戶36戶92人,根據貧困程度的深淺分為紅卡戶和藍卡戶,而在2017年,全村僅剩一戶貧困戶。
作為“紅色搖籃”的井岡山,通過發展紅色旅游等綜合扶貧政策,已經于2017年2月經國務院扶貧辦批準,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初的13.8%降至2017年的0.4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606元。
曾經是壩上村黨支部書記的李大伯說,現在和五年之前變化確實很大,五六歲的小孩都能自覺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會說普通話的越來越多,人的素質也提高了。
?
?
相關鏈接:
激發創新力增強凝聚力 海口打通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