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曹明(化名)在南京開公司拖欠裝修公司20萬元賴著不還,被法院列入“限制出境”名單。這導致他在機場當著一眾親友的面,被拒絕出境,訂好海景房的出國游,就此泡湯。吃了苦頭的曹明趕緊致電相關法院,把錢還上了。這是前不久“2018 年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發布的“2017 年度全國首屆聯合獎懲十大典型案例”中的一個。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法院系統的失信被執行人聯合懲戒效果不斷顯現,成為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一大亮點。
累計限制購買飛機票1160萬人次
“老賴”“黑名單”是近幾年經常見諸報端的詞語,這些詞語的背后是失信懲戒機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3年出臺司法解釋,建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聯合中央文明辦等八部門對失信被執行人進行信用懲戒; 2015年由國家發改委牽頭,44個部門共同簽署對失信被執行人聯合信用懲戒備忘錄,初步構建起聯合信用懲戒的工作大格局。
2016年中央深改組在總結聯合信用懲戒經驗的基礎上,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涉及60個部門11類150項懲戒措施,為聯合信用懲戒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據。以該文件為依據,多部門形成了對失信被執行人信用懲戒的工作制度。比如財政部、國家發改委限制失信被執行人參加招投標;司法部限制失信被執行人報名參加法律職業資格考試。
越來越多的“老賴”上了“黑名單”,被限制乘坐火車、飛機等。截至5月底,全國法院累計公布失信被執行人1089萬人次。對這部分失信被執行人,相關部門采取了聯合懲戒措施,累計限制購買飛機票1160萬人次,限制購買高鐵動車票441萬人次,限制擔任企業負責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26.5萬人次,254萬失信被執行人懾于信用懲戒,主動履行義務。
值得一提的是,首批169名嚴重違法失信行為人今年6月也在“信用中國”網站上公示。這是國家發改委、鐵路總公司、民航局等多部門聯合印發實施有關信用懲戒文件后,發布的首批名單。
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周民認為,聯合懲戒和黑名單制度已經成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抓手。為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營造誠信社會環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讓守信的無形價值變成有形價值”
相較于大力懲戒失信者,公眾同樣關心守信人會不會過得更好。早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一路暢通。
“十三五”規劃里也明確提出,在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過程中,對誠實守信者實行提供便利化服務等激勵政策。
“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必須讓守信的無形價值變成有形價值。”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日前在一個公開場合說。
在一些城市,守信人可享受乘坐公交地鐵優惠,享受信貸服務“綠色通道”待遇,享受先診療后付費服務,享受參觀文博場館費用減免,享受圖書借閱免押金服務,享受公益獎勵和社會福利……守信者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實惠。
“失信懲戒不是信用建設的最終目的,人人知信用信、守信踐諾是信用中國建設的目標。大力發揮守信聯合激勵機制的正向作用,讓守信踐諾者獲得更好的機會,獲取更多的收益,享受更多的便利將是我們下階段工作的重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金融司司長陳洪宛說。
近日,五大“信易+”項目啟動。陳洪宛表示,“信”是信用的“信”,易是容易的“易”,這些項目就是要讓信用好的市場主體和個人更容易獲得便利。
此外,目前已有包括京東金融、芝麻信用、攜程在內的34家單位加入“信易+”聯盟。聯盟成員在融資、租賃、出行、旅游、創新創業等領域實施守信激勵措施,讓信用等級高、信用記錄好的守信主體時時處處受到尊重、享受便利。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多點開花
截至目前,國家發改委聯合有關部門已簽署聯合獎懲合作備忘錄37個,制定聯合獎懲措施100多項,初步建立起“發起—響應—反饋”機制。
在一些專家看來,守信激勵機制和失信懲戒機制是社會信用體系的核心。這個機制之所以能夠取得突破性進展,得益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多點開花。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截至今年3月底,全國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存量代碼轉換率為99.8%,存量證照換發率82%;全國個體工商戶存量換碼率95%。
陳洪宛表示,通過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可以將分散在各地區、各部門、各領域的信用記錄歸集整合到當事主體的名下,形成完整統一的市場主體信用檔案,政府部門、社會公眾通過代碼可以有效識別主體身份,并對信息進行關聯比對分析,為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創造了條件。
2015年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上線,目前平臺實現了與44個部委、31個省區市和65家市場機構互聯互通,歸集信用信息超過165億條。這是信用信息的重要載體。
“平臺有效打破了政務信用信息孤島,提高事中事后協同監管效率,并且為聯合獎懲工作提供了發起、響應、效果反饋等功能,有力支撐了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措施的落實。”陳洪宛說。
此外,信用立法進程加快推進。孟瑋此前表示,目前,信用法、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條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管理辦法均已形成初稿,正在征求有關方面意見。
根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到2020年,社會信用基礎性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基本建立,以信用信息資源共享為基礎的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基本建成,信用監管體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務市場體系比較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全面發揮作用。(記者 杜鑫)
?
?
?
相關鏈接:
海南27家企業獲守信聯合激勵 將享受行政審批“綠色通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