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現場觀摩學經驗 整村脫貧奔小康
秀英在東山鎮城西村開展扶貧攻堅比武現場觀摩會
秀英區扶貧干部觀摩羅蘭生態蘭花種植基地。 記者 史發梅 攝
“此次來東山鎮城西村委會學習扶貧先進經驗很有收獲,回去后將結合工作實際揚長補短。”20日下午,秀英區開展扶貧攻堅比武現場觀摩會,城西村的扶貧工作得到該區扶貧干部大力稱贊。
實地走訪深摸底
精準把脈挖窮根
城西村是我市最邊遠的行政村,土地總面積12580畝,耕地面積約1084畝,林地面積2793畝。全村貧困戶共31戶158人,分布在6個自然村。
貧困都是有原因的,為此東山鎮派出工作組深入各村,下到田間地頭、到老百姓家開展摸底調研工作。“針對統計結果,進一步梳理出貧困根源所在,為脫貧攻堅科學決策、精準施策提供重要科學依據。”城西村第一書記丁山說,該村在充分尊重貧困戶發展意愿的前提下,綜合考慮每戶的家庭勞動能力、自我發展能力、抵抗風險能力等因素制定“一戶一策”幫扶方案;同時通過思想教育說服貧困戶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并根據其自身現狀及發展能力提出合理建議,幫助其找準脫貧方向,走上致富道路。
脫貧攻堅顯成效
整村推進奔小康
“城西村委會在村容村貌、種植養殖、集體經濟和臺賬管理等方面的扶貧工作走在了全區的前列。”秀英區扶貧辦主任蘇洪介紹。
走進羅蘭生態蘭花種植基地,一株株綠油油的文心蘭在大棚里茁壯成長。城西村委會以“政府+企業+農戶”的模式,充分發揮企業帶動作用,轉移8名勞動力就業,同時27戶農戶以投資入股的形式,每年獲取企業分紅。“每月能拿到2200元的工資,年底還能拿到分紅。”顏春花就是入股農戶之一,她告訴記者,現在她每月都有固定收入,下班后還能回家干農活、照顧家里的兩個孩子,比之前好太多了。
除了種植,城西村委會在養殖方面也是下足了力氣。“投資40萬元建設立體生態養殖魚塘,目前已經投放了兩萬多條魚苗。”丁山說,生態養殖魚塘可以養魚、養鴨發展產業,還可以起到蓄水灌溉、防汛防旱作用。而在村容村貌方面,城西村環村路及田間道路已硬化,新建文化室2間、翻新文化室6間,翻新村委會外墻,改建衛生公廁,在每個自然村設置2個垃圾屋。新建水塔1座、水井2口,加固魚塘3個,解決了群眾生活生產用水問題。建設60KV光伏發電項目,改善了電力不足的問題。
2016年通過政府大力幫扶,城西村31戶貧困戶實現全部脫貧,經過2017年整村推進的整體幫扶鞏固,各項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全年瓜菜種植產業大豐收,扶持的雞苗不斷持續發展,通過光伏發電、生態魚塘等項目,集體經濟收入顯著提高,實現整村推進目標。
?
?
相關鏈接:
海口龍華區精準扶貧戶變養蜂能手 帶領鄉親共同脫貧·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