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7月23日電題:放牛娃的拋石繩走進民族運動會賽場
新華社記者王沁鷗、格桑邊覺
↑7月23日,貢曲才旦(前)在西藏自治區第四屆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古朵項目比賽中,他獲得了這個項目的冠軍。 新華社記者王沁鷗攝
“我小時候放牛的時候,就用這個趕?!,F在它都成比賽項目了?”
23日下午,當新華社記者格桑邊覺走進西藏自治區第四屆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古朵項目的賽場時,他仿佛回到了位于牧區的家。
古朵——這種用牦牛毛或山羊毛編成的拋石繩,是西藏牧區孩子們再熟悉不過的伙伴。“古”為象聲詞,趕牛放羊時掄起古朵將石頭甩向遠方,脆如鞭響的聲音便會回蕩在空曠的高原牧場。一些技藝精湛的牧民出手可做到“指哪兒打哪兒”,以指揮牲畜行走方向,或嚇退偷襲的野獸。
↑7月23日,一名參賽選手在西藏自治區第四屆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古朵項目比賽中。新華社記者王沁鷗攝
沒人說得清第一根古朵何時編成,但放牛娃出門時總會別上一根在腰間。現在,古朵第一次成為西藏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競技項目。場地由無邊的草原變成了一塊寬50米、長200米的草場,牛羊野獸被不同分值的圖畫板取代,每名選手每輪可扔3塊石頭,擊中分值高的圖畫板者勝。
比賽場邊,格桑邊覺給同行的其他記者示范著拋石頭的動作,但看了看比賽場地,他卻說:“這太難了,我可打不到?!?/p>
不僅放牛娃出身的記者犯難,場上的牧區漢子們也大多丟了草原上的手感。第一輪比賽結束,只有來自那曲市的貢曲才旦擊中畫板得到兩分。按照規則,他也在首輪收獲了冠軍。
“比賽的古朵跟家里用的不一樣,石頭扔不遠。”今年34歲的貢曲才旦說,自己20年前是村里的古朵之王。小伙伴們冬天從河里鑿出大冰塊,或者用玻璃瓶當成靶子比賽,自己總是打得最準的。放了20多年牛,他的古朵換得最頻繁時一二十天就會用壞一個,妻子和媽媽編的古朵,他用得最順手。
“古朵有很多種編法,我們在設計器材時需要綜合考慮各地的習慣,做到相對公平?!北荣惒门性魉苷f,與打牛角、抱石頭一樣,古朵一直以來都是望果節等藏族傳統節日上的常見游戲。從游戲到競技項目,某些地域性習俗會不可避免地消失。組委會為了在項目推廣和保留文化習俗間做到平衡,前后用了一年時間制定和修改規則。
↑7月23日,獲得西藏自治區第四屆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古朵項目冠軍的貢曲才旦(右)在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王沁鷗攝
扎西塔杰說,像編織用的牦牛毛,其防水性和張力都要達到一定要求,并有專門的供貨渠道。比賽時選手可從十根長度不同的古朵中選擇,以適應自己的身高、臂長。
“其實現在古朵已經用得越來越少了?!必暻诺┱f,家里不再依賴單一的牧業為生,牛羊數量減少,沒必要再用石頭才能驅趕,“而且石頭打在牛身上,牛會疼,我也心疼啊。”
但他依舊覺得,讓大家在賽場上都來玩玩這個游戲是件好事。古朵甩石之聲,永遠回蕩在牧區孩子的心里。
?
?
?
相關鏈接:
男子疑墜南渡江續:遺體被一放牛村民發現?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