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就業是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大的民生。當前,城鎮新增就業持續增長、失業率保持低位,但就業依然面臨挑戰和較大不確定性因素。解決就業問題,根本在發展。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經濟,需要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的就業,通過不斷優化人力資源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實現產業轉型與就業提升協同發展,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17個部門聯合發布指導意見,部署加快建設實體經濟與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大力發展實體經濟,著力穩定和促進就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國人力資源要素市場領域的第一部行政法規《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也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這對于更好服務就業創業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就業牽動著千家萬戶的生活,穩就業是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不斷加強和改善以就業為底線的宏觀調控,就業形勢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我國經濟穩中向好和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特別是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大大增加了就業彈性。商事制度改革等“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及應運而生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拓展了就業新空間。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上半年數據來看,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三個月低于5%,5月份和6月份為4.8%,是自2016年建立全國勞動力月度調查制度以來最低紀錄。
穩而不能忘憂。在城鎮新增就業持續增長、失業率保持低位的同時,就業依然面臨挑戰和較大不確定性因素。從總量上看,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的就業壓力仍然很大。今年我國新成長勞動力將超過1500萬人,其中僅高校畢業生就有820萬人,大量登記失業人員需要就業,幾百萬農村轉移勞動力也需要在城鎮找到新的就業空間。從結構上看,人和崗位不相匹配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招工難”與“就業難”并存。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國際國內存在的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可能給經濟穩定增長帶來不利影響,也會對就業產生傳導效應。
解決就業問題,根本在發展,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國之本。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深入推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質量效益穩步提升。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經濟,需要也有助于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的就業,通過不斷優化人力資源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實現產業轉型與就業提升協同發展,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
盤點此次17部門在指導意見中部署的重點任務,可以看出,無論是發展壯大新動能、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深入推進創新創業,還是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返鄉下鄉創業、推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瞄準的都是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以深化改革創新,來激發就業潛力與活力。
穩定和促進就業,還需要積極加強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提高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能力,加大援企穩崗力度,提高監測預警能力,形成促進擴大就業的綜合效應和持續動力。相信在各方合力作用下,我國就業局勢將繼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使經濟發展更好地惠及民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