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7月26日電 題:別致又走心,看高校錄取通知書的顏值與情懷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邵魯文 楊文
全國各大高校新生錄取工作正在進行,錄取通知書成為學校與新生的溝通橋梁。相比以往樣式簡單、色彩單一的錄取通知書,近兩年不少高校把前沿技術和新鮮創意融入錄取通知書,讓這份給新生的禮物更走心。錄取通知書之變,體現出高招思路的轉變,也為新生們上了入學第一課。
顏值:高校錄取通知書透出新面貌
記者注意到,一些高校近兩年來的錄取通知書因別具一格的設計,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清華大學今年的錄取通知書中,夾著一份3D清華校門紙雕工藝品。翻開通知書,一個立體版的校門隨即出現。西北工業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使用了AR技術。通過手機掃一掃查看,通知書正面有聲畫同步的校情校史介紹,背面會出現代表“航空”“航天”“航海”標志的立體圖像。
還有一些高校的錄取通知書十分走心。西安美術學院今年的錄取通知書,由該學院中國畫系承擔設計,以白描方式勾繪西安美術學院地圖,通知書中間還有“百里挑一”白文印章。此外,今年陜西師范大學繼續堅持十多年的傳統,約4500份錄取通知書由10余位老教授用毛筆手寫,表達了學校對學生和傳統文化的重視。
另有一些高校錄取通知書不再是單純的一張卡片,而是被學校以“入學禮包”的形式發放。禮包中不僅包含錄取通知書,還有校園工藝品、入學指南、定制銀行卡、資助政策材料、新生手冊等物品和資料,讓學生還未入校,就能提前了解學校。山東大學2017級本科生孫旭佳告訴記者,錄取通知書從一張薄薄的卡片變成了禮包,不僅內容豐富了,也讓新生感受到學校的用心。
錄取通知書的形式多樣也在網絡上引發熱議。網友“索菲亞”說:“現在一些高校的錄取通知書簡直是藝術品,很有收藏意義,這注定讓人銘記一生。”
情懷:小錄取通知書有大內涵
記者發現,別出心裁的錄取通知書,并不單純是形式上的創新,不少錄取通知書融入了學校的歷史和特有的文化,甚至是學科特色,一張小小的錄取通知書,背后卻有著豐富的內涵。
負責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設計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2018屆碩士畢業生管玉磊告訴記者,錄取通知書的制作經過激光雕刻、裁剪、拼插組裝等步驟。之所以選擇將清華大學的標志性建筑“二校門”加入通知書中,一方面是因為“二校門”見證了學校百余年的歷史;另一方面通過這種表現形式,向新生們傳遞“二校門”所代表的端莊與厚重,同時也傳達清華學子的靈感與智慧,對新生來說非常有意義。
浙江農林大學今年的錄取通知書以毛竹為原材料,運用學校自主研發的刨切微薄竹技術制作并印刷而成,這一技術曾獲國家技術發明獎。學校相關負責人此前曾表示,竹子在古代就被用來記錄和傳承歷史,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錄取通知書還綜合了學校自主研發的先進技術,也向新生傳遞了學校的文化內涵和學科優勢。
不少新生認為,錄取通知書形式的變化,讓學生感受到大學越來越有人文關懷。收到錄取通知書那一刻,仿佛上到了入學的第一課。今年考入西安美術學院的濟南學生張瑞雪告訴記者,盡管還沒收到錄取通知書,但看到網上關于西安美術學院將中國畫元素融入錄取通知書的報道,心里很激動。“仿佛學校時刻在提醒我們,作為即將入學的美術專業學生,要把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繪畫的精髓牢記于心。”
專家:讓錄取通知書變成入學第一課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操慧告訴記者,錄取通知書是高校在吸納人才過程中的形象展示,既體現了對校園文化和校園精神的集納,同時也是向新生傳遞這類內容的重要載體。對于學校與新生的互動來說,能夠起到非常積極的效果。
操慧認為,學生第一次看到校方寄來的東西,會對學校形成一個初步印象,相當于錄取通知書給新生上了入學第一課。而運用新形式、新技術等手段來做錄取通知書,能夠跟新生代學子做一個很好溝通,也讓高校的內在文化得到更好傳播。
錄取通知書形式的變化,也體現出高校招生工作更為積極主動的一面。山東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主任劉傳勇說,各類新式錄取通知書的形式更適合年輕學子,這種活潑的方式,不少高校都在嘗試。使用新手段,是高校提升自己形象的一個有效方式,也是未來招生工作的發展趨勢。
操慧表示,錄取通知書承載著學校的育人理念、治學特色和悠久歷史,是大學展現獨特校園文化的開始。高校今后在延續這種做法的同時,還可以邀請新生參與設計錄取通知書,展現學生本人對大學的期待和夢想。
?
相關鏈接:
高校錄取通知書正在投遞 教育部教你六招辨真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