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路貫穿西藏尼木縣城,向西10多分鐘車程就到了塔榮鎮雪拉村,綠樹環繞、溪流淙淙,旁邊一塊茂盛的狼毒草田格外耀眼,一位老人正在田間用鐵鎬精心侍弄著。
68歲的次仁多杰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雪拉藏紙的傳承人,“僅僅是我記得的,造紙技藝傳到我這一代就已經有三代,現在我又傳給我兒子們,那就是第四代了。”從事制作藏紙50多年的次仁多杰掰著指頭數道。
距今有1300多年歷史的藏紙,相傳源自文成公主進藏時帶來的造紙技術,因使用的原材料是狼毒草,具有不怕蟲噬、不易腐爛等特點。
因為藏紙還無法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每張藏紙都是手工打造。決定藏紙質量的根本因素就是狼毒草的根,但狼毒草對人的眼睛、皮膚刺激很大,長期接觸的人臉上會過敏長痘,還有蛻皮的癥狀,雖然采取了防護措施,但制作中仍存在風險。為了藏紙生命的延續,次仁多杰一直在堅持。
以往制作藏紙用的狼毒草都是在山間采挖野生的,如今老人開始嘗試人工種植狼毒草。在他看來,自己這片田地里種植的是藏紙的未來。
“家里傳下來的,你們回來跟著做吧!”次仁多杰利用老父親的威嚴,讓兩個兒子回到家中一起傳承技藝。
起初,兒子們在工坊里心不在焉地消磨時間。看到兒子們的表現,次仁多杰將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證書拿到了他倆的面前,“這只是我們家的事嗎?這是國家需要我們來傳承。”捧著沉甸甸的證書,兄弟倆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認真地跟著父親從頭學起了技術。
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次仁多杰的藏紙生產作坊從雪拉村搬進了縣城里的工業園。新建的藏紙廠每年能生產4800多張,售價70塊錢一張的藏紙除去成本開銷,年收入不到10萬元。可縱使如此,次仁多杰還是樂此不疲地前往多個學校,教孩子們藏紙的制作技藝,還辦起了自己的非遺傳承基地和藏紙銷售點。
如今,父子三人是雪拉藏紙制作技藝僅存的傳承人,次仁多杰視藏紙手藝為傳家寶,唯一的信念就是把藏紙做得更好,傳承得更好。他說:“藏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既是手藝,也是文化,我們不僅要守好,還要更好傳承下去。”
本報記者 鮮 敢
?
?
?
相關鏈接:
海口“五不放過”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 上半年未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