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7月31日電 位于南印度洋的科雄島被認為是全球最大的國王企鵝(俗稱“王企鵝”)棲息地,但一項新研究發現,自1982年以來,生活在這里的國王企鵝數量銳減了88%。
法國和南非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南極科學》雜志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在分析直升機拍攝照片和衛星圖片后發現,科雄島上的國王企鵝群落近30年來大幅縮減,1982年時約有50萬對處于繁殖期,如今僅剩下了約6萬對。
國王企鵝主要分布在南印度洋靠近南極大陸的若干無冰島嶼上,是體型第二大的企鵝,僅次于帝企鵝。國王企鵝主要以磷蝦等甲殼類動物及小魚、烏賊等為食,它們會外出覓食,但會一直生活在同一個棲息地。
研究人員說,科雄島上國王企鵝群落為何會大幅縮小仍有待進一步研究。他們猜測,這可能與氣候變化有關。氣候變化可能使魚蝦等離開國王企鵝的覓食范圍,進而導致國王企鵝數量減少。另外,種群密度增大所致生存競爭加劇、禽霍亂等因素也可能是引發其數量銳減的原因。
?
相關鏈接:
東北首例人工繁育帽帶企鵝在大連降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