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昌福在養蜂。通訊員許晶亮 攝
今年46歲的梁昌福是海口瓊山區三門坡鎮清泉村委會西爾村的一名村民,一家4口人于2016年被三門坡鎮列為精準扶貧戶。在政府的幫助下,梁昌福和妻子通過養牛、養羊、養雞等養殖產業,2016年底收入達到脫貧標準,實現了脫貧。
“現在是蠶繭收獲的日子,希望能夠在收購點賣個好的價格!” 梁昌福說道。2017年,梁昌福通過脫貧致富電視夜校了解到種桑養蠶產業發展“錢”景好、收益高、見效快,并在市、區、鎮、村等四級幫扶責任人的幫助下,積極參與種桑養蠶技術培訓班。同時,申請2萬元扶貧小額貸款,用來蓋蠶房,種桑苗,發展種桑養蠶產業。
“通過幫扶責任人引薦,公司提供蠶苗給我養,每張蠶底大概能供養3萬只蠶,現在我養了一張半。蠶苗養到第10天就會開始吐絲,蠶繭成型以15天為一個周期,每15天就可以賣蠶繭,一年能養15批,按目前蠶繭22元一斤的市場價格來算,一批蠶繭能賣4000多元,扣掉成本,一年有4萬多元的收入。”說起種桑養蠶的門道,不善言辭的梁昌福滔滔不絕地說道,他今年計劃再貸款3萬元蓋蠶房和加大桑樹的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種桑養蠶規模。除了發展種桑養蠶產業,梁昌福還發展養羊、養蜂等產業,通過多元化發展,讓梁昌福走上脫貧致富路。
在梁昌福家里,有著大量大蠶飼養重點技術要求、大蠶蠶病癥狀與防治操作規程等資料,還有幾本厚厚的《蜜蜂雜志》。養梁昌福直言,對初中畢業的他來說,一開始看到這些書籍就像看“天書”。為了研究透這些資料,梁昌福經常抱著書去向農業專家請教。為了種好桑樹養好蠶,養好羊,讓蜜蜂產更多蜜,他不僅自學相關資料,還積極參加政府部門舉辦的農業生產技術培訓班,觀看脫貧攻堅電視夜校。
“梁昌福非常好學,脫貧致富欲望強烈。他充分利用參加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的機會,不斷學習其他農戶的致富經驗,同時虛心向幫扶技術人員和農業專家請教養殖技術。”清泉村駐村第一書記辜政說道。
如今,梁昌福從一個養殖的“門外漢”成為農業科技示范戶,從2箱蜜蜂到現在的30箱,以前的12只羊發展到32只羊……梁昌福成為了清泉村委會里的多元化養殖產業致富領路人,也成為許多貧困戶的學習榜樣,他們經常向梁昌福就種桑養蠶、養蜂、養羊等養殖技術取致富經驗。“政府給我提供很多幫助,我也想把經驗傳授給大家,帶動更多的貧困戶一起脫貧致富。”梁昌福說道。
通訊員林先鋒 許晶亮 記者楊艷
(海口網8月2日訊)
?
相關鏈接:
海口瓊山區召開脫貧攻堅“大比武”十日沖刺動員大會
村里上班領工資 家養黃牛不愁賣——海口美蘭區紅化村鄭仁山脫貧記
海口西秀鎮每月將舉辦不少于2場扶貧宣傳活動 助力脫貧攻堅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