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勤思好學終脫貧 窮漢子成“田教授”
龍華區新坡鎮麥典留自學成才“變身”養殖行家、脫貧典型
在龍華區新坡鎮仁里村委會仁臺村,有這樣一戶人家,5口人擠在3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生活入不敷出,鮮少吃上一頓肉。
可就是這樣一戶人家,短短幾年,在扶貧政策的幫助下,丈夫養羊、妻子務農、女兒家門口就業,一家人靠著勤勞的雙手成功脫了貧,丈夫由窮漢子轉身為“田教授”,帶領其他貧困戶脫貧致富,他們的脫貧致富道路越走越寬廣。
養“扶貧羊”順利脫了貧
今年51歲的麥典留,早些年是村里的窮漢子。一家5口人,妻子梁彩霞身體不好,兒女要上學,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他一人身上,無技術無資金,使得這個家長期處于生活困頓的狀態。
“那時候吃得最多的就是芋頭和紅薯,很少能吃上肉。”回憶起過去,麥典留不斷地嘆氣。盡管日子艱難,麥典留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擔,每天都在想著怎么憑著自己的雙手早日擺脫貧困。
2015年,脫貧攻堅戰打響后,麥典留被列為建檔立卡的幫扶對象,政府送來了幫扶套餐:12只羊、1頭牛、50只雞苗。此外,還提供資金3萬元幫其入股海南十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年保底分紅3000元,幫助他增加收入。
為了能盡快成為養殖的行家里手,每期的脫貧致富電視夜校麥典留都沒有落下,鎮里組織的各種養殖培訓都積極參與。每天臨睡前,他都要把學到的知識復習一遍,別的貧困戶是怎么做的,培訓班上老師是怎么教的,飼料的配比、防疫的要點……他要把學的知識總結出經驗后心里才踏實。
時間長了,麥典留慢慢地摸索出了經驗,“羊舍要保持干凈,羊才不容易得病。羊既怕熱也怕冷,羊舍還要注意溫度。” 談起養羊經驗,麥典留滔滔不絕。通過幫扶干部的幫助和自己的勤奮努力,2016年,麥典留一家成功摘下貧困帽。
當“田教授”幫助其他人
為解決麥典留的后顧之憂,政府還為他的孩子提供了教育幫扶補貼資金,安排小兒子上公立幼兒園,資助上中學的二女兒。去年,大女兒麥小莉中專畢業,在幫扶干部的幫助下,她順利到家附近的石斛公司打工。
在脫貧路上,看著父母忙碌的背影,麥小莉也不甘示弱,為了將所從事的財務工作做好,她利用休息時間“充電”,并虛心向前輩討教經驗,領導同事均交口稱贊。“父母辛苦了一輩子,現在畢業了,該是我回報他們的時候了。”麥小莉表示,現在的生活很充實,有時候她也會去幫父親看看羊,幫母親做點農活,減輕他們的負擔。
目前,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12只羊繁育到了28只,春節前,麥典留賣了11只羊,賺了2萬多元,一家人過了個豐收年。勤勞的一家人成了村里的脫貧典型,不久前,麥典留還被新坡鎮聘為“田教授”,帶領其他貧困戶脫貧致富。
“如果沒有現在這么好的扶貧政策,沒有幫扶干部的鼓勵和幫助,我們一家子的生活還不知道是什么樣子。”麥典留堅信,今后只要一家人團結起來心向一處使,奔小康是早晚的事兒。
?
相關鏈接:
李軍主持召開省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揮部第24次會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