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走過這間咖啡屋忍不住慢下了腳步
聽障員工相識在這里 揭開無聲咖啡館序幕
經營壓力 首家無聲咖啡館關店 6名聽障員工在等待轉機
愛心人士愿幫他們參與創業 咖啡館有望重新開業
這間咖啡館期待“無聲”回歸
福杯咖啡原址。
7月10日,張志強最后一次關上了福杯咖啡館的玻璃大門,從那時起,這座全省首家由聽障員工組成的“無聲咖啡館”,再也沒開過門。
咖啡館關門后,張志強回了一趟山東老家,前幾天重返海口,卻始終沒有再次走過這間咖啡屋。屋里再也不見那群親如家人的聽障孩子。11個月的經營,讓他虧損了幾十萬。為聽障員工找好下家之后,他關閉了咖啡館。
更多的好心人找到他,愿意為他提供幫助。在這座溫情的城市,也許你我還有機會,再次走進這間咖啡屋。
一個選擇
經營入不敷出 無聲咖啡館關店
上個月,為6位聽力障礙員工找好下家后,張志強終于可以安心停業了。
從今年春節之后,張志強就開始考慮永久關閉“福杯咖啡”,經濟壓力是主要原因。“下半年,至少要湊到十多萬元,房租加上員工工資,每個月至少需要2.8萬元。”同時,隨著幾位投資人相繼離開,張志強更是覺得“獨木難支”。
轉機出現在幾個月后,有媒體報道了這家“無聲咖啡館”的故事,大量的采訪蜂擁而至。短短幾天,咖啡館的知名度提高了,甚至有客人專程拜訪這群自強的聽障員工。這一切都讓張志強覺得,也許情況正在好轉。
可當熱潮隨著時間漸漸褪去,咖啡館的經營還是沒有起色。面對越來越近的下半年,以及隨之而來的各項開支,張志強回到了現實。
“大概算了一下,如果每個月的投資是‘10塊錢’,到了月底能收回的只有‘4塊錢’,剩下的錢全都沒了。”這還是生意好的時候,張志強嘆了一口氣:“生意不好時,連‘4塊錢’都收不回來。”
曾經的張志強,根本沒有想過開一間咖啡館。長期從事與咖啡業相關的工作,讓他知道經營一家咖啡館有多困難。可是去年,當一位朋友找到張志強,表示愿意轉讓給他一家咖啡館時,張志強卻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接了下來。
剛開始裝修時,一張吧臺就需要花費10萬元,讓他親身體會了這一行的創業成本。客流量少,員工培訓需要周期,更讓張志強深刻認識到,經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張志強還是做了下去,那時,他的身邊已有幾位“不一樣”的朋友。
一個等待
6名聽障員工不舍 仍在等待重新開業
咖啡館關門后,店長吳旻哲并沒到新東家報到。他的父親生病了,此時需要他的陪伴。
去年12月,福杯咖啡開業3個月后,妻子趙翠瓊在一個省內聽障人士微信群里發了一則招聘信息。消息發出后,很多聽障人士與她進行私信。
“你們為什么要招聘聽障員工?”是趙翠瓊回答無數遍的問題。對特殊人群的關注,來自于熱心公益的丈夫張志強,也來自于一位曾經有過一面之緣的朋友。
“以前接觸過一位聽障朋友,動手能力很強,除了無法聽和說,盡管只能用手語溝通,一樣能把工作做好。”去年9月開業時,有朋友推薦了謝煥文,趙翠瓊爽快答應了。
謝煥文是店里唯一能開口說話的員工,由于少年時期的一次意外,造成半身偏癱伴失語。他智力殘疾,說話口吃,做事卻十分踏實。勤快的謝煥文負責店里的后勤和采購工作。趙翠瓊覺得他工作可靠,于是決定招收聽障員工。
今年年初,扎著小辮的吳旻哲來到咖啡館報到,趙翠瓊看得出,他是喜歡咖啡的。“大家交流時,他用手語比劃著,告訴我們,他想成為海南最好的咖啡師。”
做出停業決定之前,夫妻倆最擔心6位特殊員工的未來。他們聯系了省內一家慈善機構,對方表示愿意提供就業崗位。
可停業幾天后,夫妻倆才得知,員工們并沒有去新單位報到,他們聯系吳旻哲,得到了一句等待。
吳旻哲說,他還想做咖啡,還在等著重新開業的消息。
吳旻哲(左)和謝煥文(右)在交流。(資料圖)
吳旻哲制作咖啡飲品。(資料圖)
一個反思
交流成了最大難題 需對員工長期培訓
7月10日,福杯咖啡正式停業。幾天后,從事培訓教育的小葉從網上得知這一消息,馬上趕到咖啡館。
此時,咖啡館大門早已緊閉,桌椅還沒來得及收。小葉根據停業告示上的電話,聯系上了張志強。在他看來,除了商業經營出現問題之外,經營與培訓之間的關系,也需要處理得當。
“特殊群體從事一門手藝,需要長期的交流和培訓,如果只是短期內的邊經營邊培訓,對兩者都會造成影響。”小葉與張志強夫婦進行了多次溝通。停業后的半個多月里,張志強也在不停反思這次特殊的創業。
原先只看作是普通的生意,可隨著身邊的聽障員工越來越多,張志強逐漸意識到,這家咖啡館已不是簡單的生意,它已成為一群人、一個特殊群體的創業夢想。
“我想教給他們一門咖啡手藝,即使以后到了別處,依然能憑手藝吃飯。”張志強原先以為,把聽障員工叫到一起,每天上一堂培訓課就行。可實際上,交流和溝通成了最大的難題。“簡單的手語已經不夠用,很難進行深入地交流。”身為咖啡師的趙翠瓊只能手把手演示,可這樣一來,正常的經營就會受到影響。
如果有機會重新開業,張志強還是想對聽障員工進行培訓,并且是長期培訓。此外,他也打算做好前期的選址工作。“原先的位置,不適于經營這樣一家咖啡館,我們需要客流,也需要社會的幫助。”張志強說。
一份尊嚴
聽障員工曾在這找到夢想和自信
咖啡館關門后,張志強和6位員工依然保持著聯系,得知大部分人還在期待回到咖啡館。他也知道,他們是在期待重回那個“不顯得特殊”的工作環境。
“新的工作單位雖然也招收聽障朋友,可卻不是作為主體。”張志強明白,對于曾經在店里的那群十幾二十歲的孩子們而言,這樣的工作環境意味著“不公平”。
為消除不同,今年4月,張志強做出一個決定,讓吳旻哲擔任福杯咖啡館的店長。吳旻哲負責咖啡館的日常運轉,包括服務、采購等工作。安靜的手語,成了店里唯一通行的交流方式。從此,這家特殊的咖啡館,真正由聽障人士進行管理。在日常消費中,顧客通過手勢和紙條與店員進行交流,在自動化顯示屏上選購商品。店員之間通過手語溝通,無障礙地配合完成咖啡調制、糕點烘焙等工作。
漸漸的,有文身的咖啡師王鈞,開始無懼健全人的目光,學習調制奶泡不久,可輕松做出又細又勻的漂亮奶泡。扎著小辮的吳旻哲,也可自信地面對鏡頭,完整展現一杯咖啡的制作全過程。
而如今再次走過這間咖啡館,紅色的U形鎖將玻璃大門緊緊關閉。透過門縫,還能看到整齊擺放的桌椅,只是早已落了一層淡淡的灰。門上的告示,也從“停業通知”變成了“旺鋪招租”。
一份愛心
無聲咖啡館有望重新開業
幾天前,臺商詹天佑在一次聚餐中,偶然得知福杯咖啡館的故事。他被這群創業者所打動,他所在的臺灣火車頭觀光夜市發展協會正在海口籌建一家觀光夜市,他打算拿出其中的咖啡屋項目,與福杯咖啡進行合作。
“這是瓊臺合作的一件善事,也是一項社會義務。”站在咖啡屋選址上,詹天佑介紹未來的計劃,他將與福杯咖啡合作,幫助聽障員工參與創業。“咖啡屋將分為室內和室外,總共2000平方米,將接納聽障人士在內的弱勢群體。”
對于無奈落幕的“無聲咖啡館”而言,這份幫助無異于甘露。在咖啡館關門后,戒煙多年的張志強甚至重新拿起香煙,只為排遣心中的抑郁。幾天前,他還在為資金、選址和培訓發愁,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援手伸向了他。
從事培訓教育工作的小葉,愿意為“無聲咖啡館”提供員工培訓的機會。曾經出現的經營與培訓之間的矛盾,有望在專業培訓機構手中得到化解。網絡營銷公司也找到張志強,愿意幫助進行營銷推廣。
更多的幫助紛至沓來,所有的一切,都希望為聽障人士尋找一份有尊嚴的生活方式。
目前,關于這次合作的各項事宜正在計劃中。張志強打算,合作確定之后,一定要第一時間通知那群聽障孩子。
咖啡師吳旻哲和王鈞,以及后勤謝煥文,甚至更多的聽障朋友,都在等待“無聲咖啡館”的消息。這不僅是一家咖啡館的故事,它關系著一個群體,對待人生的態度。
?
相關鏈接:
海口市2018年首期“海口好人”名單公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