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我們這里快20年沒有這么熱鬧過了!”端午節假期,望著西涼湖畔涌動的人潮和湖中奮楫爭先的10余艘龍舟,湖北咸寧市嘉魚縣渡普鎮鎮長魯傳連忍不住感慨。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湖北咸寧建設產業發展、農村專業、鄉土文化、鄉村治理四支人才隊伍 探索新路子 培養“金鳳凰”(關注鄉村人才振興)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8-08-10 07:04

      湖北咸寧建設產業發展、農村專業、鄉土文化、鄉村治理四支人才隊伍

      探索新路子 培養“金鳳凰”(關注鄉村人才振興)

      “我們這里快20年沒有這么熱鬧過了!”端午節假期,望著西涼湖畔涌動的人潮和湖中奮楫爭先的10余艘龍舟,湖北咸寧市嘉魚縣渡普鎮鎮長魯傳連忍不住感慨。

      工作了近30年的魯傳連,見證了這里的變遷。“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鎮里不少村的村民陸續出去打工。”2001年,西涼湖畔延續多年的端午賽龍舟活動也停辦了。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近日,湖北咸寧印發《關于全面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要求重點建設產業發展、農村專業、鄉土文化、鄉村治理4支鄉村人才隊伍,力爭到2020年實現鄉村人才數量倍增、能力提升、效能凸顯。此前,咸寧已經從鄉村人才的引進、培育、保障等方面著手,讓人才引得進、干得好、留得住,著力破解鄉村振興的人才瓶頸。

      以才引才

      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電子商務等領域人才引進力度

      十里長廊流水,河岸紅瓦木屋林立……在幕阜山脈北麓的崇陽縣金塘鎮畈上村,一座生態小鎮初具規模。

      “過去這里四面環山,交通不便,到縣城要3個多小時。”畈上村黨支部書記陳明遠回憶,“那時候,村里閉塞貧困,是個出去了就不想再回來的地方。”

      1996年春,村里人商量著把在外做生意的陳明遠請回來當書記。上任后,陳明遠籌資給村里修建了水泥路和橋梁,通了自來水,改造了小學。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們開始栽種豐水梨、楠竹,發展黃鱔、牛蛙等特色養殖。但陳明遠仍覺得有些力不從心:畈上村深處幕阜山中,交通閉塞,產業基礎薄弱。如何引來“金鳳凰”?

      2015年,在陳明遠和鄉親們的感召下,在外闖蕩30多年的畈上村能人沈亞明回鄉投資1億多元,流轉1萬多畝土地,打造集觀光農業、休閑療養等于一體的生態旅游小鎮。和沈亞明一起回來的還有40多名管理和技術人才,他們利用專業知識,參與生態農莊、親子動物園等特色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兩年多時間,畈上村從一個邊遠偏僻的貧困村蛻變為旅游名村,吸引了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返鄉創辦農家樂、民宿。

      “過去,咸寧以基本的種養殖業為主,產業支柱不明顯,人才更是缺乏。”咸寧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王江說,針對這一痛點,《意見》提出,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電子商務、文創旅游等領域高端人才的引進力度,大力引進咸寧籍在外企業家、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

      在崇陽縣,已有200余名能人回鄉參與建設,66家企業(集團)投資120多億元開發山水資源。能人回鄉、以才引才正在加速形成鄉村產業發展新動能。

      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

      5年內培養千余名青年農民大學生

      咸安區大幕鄉金雞山村曾是典型的“空心村”,村里青壯年幾乎都外出務工。“從恢復高考以來,我們村里出了100多個大學生,留在本地的應該不超過5個。”金雞山村黨支部書記周金和說。

      2015年,在城里販賣家禽的夏大斌找到羊倌俞弢,決定合作創業。兩人在金雞山村流轉了60畝土地,成立養羊合作社。3年下來,哥倆發現,肉羊季節性強,除了冬季,大多數時候都在砸錢。“我倆都是高中學歷,在財務、養殖技術等方面知識有限,經營遇到不少困難。”俞弢說。

      2017年5月,咸寧推出“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計劃5年內培養千余名青年農民大學生。經過考核,快40歲的俞弢和夏大斌被咸寧職業技術學院錄取,俞弢報了管理專業,夏大斌則選擇了農村電商。

      “單純賣羊風險大,可以試試全產業鏈。”老師的一句話,讓俞弢的思路清晰起來。他投資30余萬元開辦餐館,進行羊肉深加工。夏大斌也一展所學,利用網店開拓銷售市場。如今他們已經養了300多頭山羊,還計劃引進150頭奶羊,發展新的產業項目。

      據調查,咸寧市村“兩委”班子成員中,大專以上學歷的不到10%,村民的學歷情況更不理想。“我們計劃每年選拔200余名40歲以下優秀青年農民,接受為期3年的脫產大專教育。”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吳高嶺介紹,學校開設電子商務、現代農業技術等貼合農民急需的專業,政府出學費,培養對象在學成后須回鄉服務一定年限。

      去年,咸寧市共招收了206名青年農民大學生,今年計劃招收375名。與此同時,咸寧還推出了“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等工程,源源不斷地為鄉村輸送、培養人才,激發創造活力。在金雞山村,除了俞弢和夏大斌,還有8名大學生返鄉就業,10余名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再就業,村子逐漸恢復了活力。

      產業留人

      統籌資源,加大對鄉村人才支持保障力度

      周末一大早,通城縣麥市鎮冷塅村的晏波文就出了門,來到月季莊園指導貧困戶修剪枝苗。不一會兒,游人逐漸多了起來,他又當起了臨時講解員。

      “過去,部分農村一沒產業,二沒基礎設施,三沒待遇保障,年輕人回鄉發展甚至會被嘲笑‘沒本事’,這樣的環境下怎么留得住人!”通城縣委組織部長徐望說。

      如何破解“留不住”的難題?《意見》明確,統籌各項惠農富農政策項目、資金等資源,加大對鄉村人才支持保障力度。鼓勵地方政府采取投資補助、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方式,對鄉村人才在金融信貸、土地流轉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2015年,事業有成的晏波文返鄉探親,到吳李靖家串門。吳李靖曾是模具廠生產線的主管,回鄉后擔任冷塅村村委會副主任。“現在國家政策這么好,支持能人回鄉發展產業。我們這里山好水好,資源不缺,難道就不能做一番事業嗎?”吳李靖的話讓晏波文動了心。

      經過考察,晏波文明晰了農旅結合的發展思路。在通城縣委和縣政府的支持下,他先后流轉了600多畝土地,建設油茶、黃茶、小龍蝦養殖基地。去年又投資1200萬元,將曾經的拋荒田打造成百余畝月季莊園,帶動80余戶貧困戶增收。

      晏波文還建了一個“美麗冷塅共建群”,200多名微信群成員大部分是在外務工的冷塅村村民,他們時常在群里討論村子的發展,很多人也有了回鄉發展的意向。

      與此同時,通城縣政府近年來累計投入資金1800多萬元,開展美麗鄉村示范點建設,過去道路泥濘不堪、河溝污水橫流、房屋私搭亂建等亂象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干凈平整的道路、清澈流淌的河流、格調一致的民居。

      在嘉魚縣渡普鎮凈堡村,回鄉能人顧楓投資上千萬元為村民建新居,流轉5000多畝土地打造水產養殖和苗木基地,吸引了近一半的外出務工村民回鄉。今年端午假期,首屆“雙龍匯”文化旅游節在這里舉行,“記憶中的龍舟賽又回來了!”28歲的凈堡村黨支部副書記孔令武笑著說。

    ?

    ?

    相關鏈接:

    青壯年莫名腰背痛 警惕強直性脊柱炎
    市殘聯開展2018年殘疾青壯年文盲掃盲暨農村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走進秀英
    市殘聯開展2018年殘疾青壯年文盲掃盲暨農村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走進秀英

    ?

    相關鏈接:
    市殘聯開展2018年殘疾青壯年文盲掃盲暨農村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走進秀英
    市殘聯開展2018年殘疾青壯年文盲掃盲暨農村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走進秀英
    青壯年莫名腰背痛 警惕強直性脊柱炎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范昊天 田豆豆] [編輯:楊海成]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