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是首個“中國醫師節”,首屆“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暨第11屆“中國醫師獎”頒獎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醫師協會從全國400多萬醫生中層層選拔,最終給80名醫生頒發“中國醫師獎”,海口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夏鷹成為海南今年唯一一個獲獎的醫生。
夏鷹獲評“中國醫師獎”。(海口市人民醫院供圖)
“張口我看看,手有感覺沒有?”8月18日中午就要趕飛機到北京報到,8月17日中午,夏鷹沒急著吃午飯,他和往常一樣,來到重癥監護室看看患者,叮囑醫護人員重點注意事項。一位大爺16日剛做完手術才蘇醒過來,夏鷹決定第一時間檢查手術效果。他讓大爺患者配合輕輕張嘴,動動手指。看到大爺根據他的提示能夠正確活動身體部位,他放心地吩咐大爺好好休息。
夏鷹出發領獎前在重癥監護室里查看剛完成手術的患者情況。(海口市人民醫院供圖)
2009年,夏鷹44歲,正處于醫生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期,也是上海眾多優秀醫生中的一員,這一年他放棄上海優越的工作環境,加入了海南高端人才引進計劃,成為了這里的“生命中樞”守護神。“那個時候條件艱苦,醫院到處都是人,是真的缺醫生。”初到海口市人民醫院,這里的大樓尚未建成,缺醫生,缺病房,缺地方,艱苦的條件嚇跑了不少人。這也讓醫院選人尤為謹慎,這個“外來和尚”經到底念得怎么樣?又能不能留得住?夏鷹一到醫院,就被安排做一臺復雜的腦膜瘤手術。
夏鷹在手術中。(海口市人民醫院供圖)
“這個腦膜瘤藏得非常深,周邊血管很豐富,手術難度在當時來說非常高。”夏鷹主刀為一位40多歲的女性患者手術,不僅手術成功,患者術后效果也十分理想,夏鷹一連做了好幾臺高難度手術,以實力證明了一切,海口市人民醫院也正式發出邀請,希望夏鷹能夠以學科帶頭人的身份帶領神經外科開始新的征程。復雜手術結了緣,夏鷹通過人才引進,成了海口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隨即開展了一系列高難度及高技術含量的手術。從救助出生不到10小時的先天性腦膜腦膨出癥新生兒,到治愈頭部外傷幾乎失明的19歲大學生,再到為了給44歲的腦出血患者開刀,大年夜只能匆匆吃泡面,在海南9年的從醫時間里,他將自己奉獻給了這個有著知遇之恩的小島,并帶領神經外科在腦血管疾病特別是腦卒中患者的治療上取得重大進展。
夏鷹和多個科室花費10余年開辟了海口市人民醫院腦卒中急救綠色通道,通過多學科聯合模式開展心腦血管疾病“黃金6小時”救治,打破了腦卒中患者治療的“科室壁壘”,實現了可24小時為急需救治的腦卒中患者提供搶救生命的特殊通道。與此同時,神經外科的病床數量從2009年的60張增加到如今的160余張,病床數增加了一倍多,同時業務量也增長了3-4倍。神經外科接收的突發腦外傷病人多,危重病人多,情況危急,花費大,花好患者每一分錢是科室里不成文的規定,碰上沒錢的危重患者,這里的醫護人員也會先搶救,給家屬留時間籌錢。“海南人很純樸,很多當時沒錢交費,我們做好了手術,他們出院了也主動回來一點點把醫藥費補上。”正是因為彼此的生命之托和誠信,夏鷹救助過的患者即使在術后欠費出院,也會堅持將醫藥費一點點還清,有的小患者還會在家人的陪伴下送上自己的畫,答謝夏鷹的救命之恩。
“醫師節是國家對醫生的尊重和肯定,也是提醒醫生繼續堅守底線。”夏鷹告訴海口網(微信號:haikouwang2013)記者,從醫30年,看多了生死,更加敬畏生命,今年的第一個“中國醫師節”,提醒著他繼續堅守醫者仁心。
記者鐘圓圓 攝影報道
(海口網8月19日訊)
?
?
相關鏈接:
白大褂下是一顆有趣的靈魂 海南慶祝首個“中國醫師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