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在蘭花基地工作,滿臉笑意。劉杰 攝
海口網8月21日消息(通訊員陳創淼 記者劉杰 攝影報道)一條條寬暢的村道、一盞盞明亮的太陽能路燈、一幢幢嶄新的民房……20日,行走在海口秀英區東山鎮城西村,處處洋溢著欣欣向榮的生機與活力。“幾年前,村里臟亂差,道路泥濘不堪,如今依靠整村推進的政策扶持,村里環境有了巨變,鄉親們都過上了好日子。”城西村村民顏春花回憶著村里今昔巨變,笑著說。
完善基礎設施 打通致富路
城西村位于東山鎮西南部,是海口最邊遠的行政村,與澄邁縣南昌村委會接壤,全村總人口2020人,貧困戶33戶166人,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地理位置偏僻、無產業帶動發展是導致貧困戶人口不能脫貧的主要原因。
面對如何脫貧這一難題,村干部們認真分析現狀。“其實,村里氣候好、空氣好,村民種植的瓜菜都是綠色產品,可惜位置太偏僻,加上村里道路坑坑洼洼不好走,城里人根本不愿意來,談何發展。”城西村駐村第一書記丁山說,“要想富,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整村推進,完善基礎設施,先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激發內生動力,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謀求發展。”
2017年,城西村被秀英區列為精準扶貧整村推進村,按美麗鄉村建設的標準進行整體打造,計劃投入約110萬元建設基礎設施。2017年6月,秀英區政府啟動了城西村生產道路升級項目,自此,城西村迎來了新的起點。
“原來的3米寬道路,按鄉道標準拓寬成7米大馬路,可容納車輛雙向并排同行,并由原來的簡易黃土路面升級為混凝土路面,這一升級解決了產品輸送的難題,促進企業商品流通及物資供應,也為道路延線的耕林地提高了經濟效益,給村民帶來了巨大的實惠。”丁山說。
村中道路變寬,環境發生了巨變。劉杰 攝
引進產業落地 推開幸福門
促農增收、脫貧致富,產業扶貧是重要依托。2015年,村干部們結合城西村實際,著眼于“增強貧困戶發展能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整村脫貧”的目標,以“政府+企業+農戶”的模式,引進海南省羅蘭生態農業公司,帶動增加貧困群眾收入。
“政府幫扶城西村31戶貧困戶每戶1萬元入股我們公司,每年年底就有分紅。”海南省羅蘭生態農業公司負責人周武墾說,公司因城西村氣候宜人等地理優勢選擇在此運營,享受了村里的好環境,也希望公司能帶動周邊村民致富,帶動貧困戶就業,“我們每年都會招聘周邊村民來打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貧困戶。”
“我在這里主要負責切枝、施肥等一些簡單的活,不累,每個月還能領取2200元的工資,年底還有分紅。”城西村貧困戶李金梅笑著說,“最主要是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可以照顧家庭,對我來說,真的太方便了。”
近年來,秀英區加大對東山鎮城西村整村推進力度,全面整合資源,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通過蘭花基地、瓜菜種植等產業帶動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實現了城西村2017年提前整村脫貧出列。
通訊員陳創淼 記者劉杰 攝影報道
(海口網8月21日訊)
相關鏈接:
李軍主持召開專題會議強調 聚焦產業扶貧助推脫貧攻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