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文化企業開展股權融資,還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搞清楚不同文化企業適用的股權融資;二是如何讓文化企業和股權融資更好對接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銀行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截至2017年末,21家主要銀行文化產業貸款余額達7260.12億元。2012年至2017年,21家主要銀行文化產業貸款余額平均增長率達16.67%。同時,銀行業還不斷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模式,為文化產業融資提供了重要支撐。但是,文化金融發展也存在核心資產抵質押通道不完善、企業需求與銀行信貸產品之間標準化接口不通暢、文化市場經營尚不規范等問題。
筆者認為,解決這些問題,僅靠銀行金融機構的作用還不夠,文化企業不妨考慮一下股權融資。
一般來說,銀行更偏好重資產、大規模、低風險的企業,文化企業普遍具有輕資產、規模小、高風險、抵質押難的特點,因此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體系對其發放貸款意愿不強。雖然在政策支持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創新產品和模式,加大對文化企業融資的服務力度,但融資規模與融資需求相比,還有不小的缺口,特別是中小型文化企業在與銀行對接中存在不少障礙。
不同于銀行偏好穩健的思路,股權融資有更高的風險偏好,且對企業規模、資產要求不高,更關注企業成長性。股權市場能更好地發揮項目篩選、風險管理、風險分攤和利益共享的目的,以緩解文化企業貸款難問題。而且,股權融資成本相對較低,沒有還本付息壓力,文化企業對此青睞有加。不過,推進文化企業開展股權融資,還要解決兩個問題。
一是搞清楚不同文化企業適用的股權融資。在企業不同生命周期,融資難易程度和融資方式是不同的。處于成長早期的企業,大多以內源性融資為主,外部直接融資渠道較為狹窄。比如,對于成長早期的文化企業,除了普通的銀行信貸和自籌資金外,可以嘗試對接私募股權基金。其中,一類是綜合性的私募股權基金,另一類是專門投資于文化產業的私募股權基金,包括具有政府背景的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成長后期尤其是成熟期的企業,包括股權融資在內的多種直接融資渠道已經打開,可以更多運用資本市場的力量獲取融資。
二是如何讓文化企業和股權融資更好對接。文化企業在資本市場開展股權融資的難點之一,是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還不夠完善。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等市場融資能力強,但門檻相對較高;新三板門檻相對較低,但流動性仍顯不足,融資功能偏弱。目前,各地文化產權交易所更貼合文化企業發展需求,但在治理整頓完成之前,尚不具備良好的融資環境,因此要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也是為了給私募股權基金提供更多的退出渠道。當前,我國風險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總體上偏于謹慎,原因不是風險資金畏懼風險,而是缺乏有效的退出渠道。因此,應提升資本市場流動性,進一步完善公開上市、股權回購、兼并重組等功能,從而助力文化企業更好開展股權融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