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化工圍江”,還長江藍天白云綠水青山。圖為巫峽風光。(孔華/攝)
央視網消息(記者 孔華 何川)今年4月24日至25日,習近平在湖北宜昌市和荊州市、湖南岳陽市以及三峽壩區等地考察時指出:“要下決心把長江沿岸有污染的企業都搬出去,企業搬遷要做到人清、設備清、垃圾清、土地清,徹底根除長江污染隱患。”
從宜昌開始,沿江而下,中游的武漢城市群,下游的長三角,緊鄰長江岸線的大大小小化工廠正威脅著長江的生態安全。破“化工圍江”,治“長江病痛”,沿江各地目前均已出臺相關整改計劃。專家表示,治好“長江病痛”,必須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和久久為功的戰略定力。
從宜昌,看“化工圍江”困局
化工企業向來有沿江布局的傳統。圖為長江瑞昌段沿江的一家化工企業。(孔華/攝)
宜昌,是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所在地,承擔著長江流域水環境安全重任。然而,由于磷礦儲備豐富,多年來圍繞磷礦開采和磷化工精耕細作,讓化工成為宜昌的支柱產業:產值近2000億元,占湖北省石化行業的1/3、占全市工業的1/3,沿江1公里范圍內的134家化工企業產值占全市的1/3。
宜昌段面臨的這種局面只是整個長江流域“化工圍江”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長江沿岸共有幾十萬家化工企業,長江經濟帶以21%的土地承載著全國30%的石化產業,僅從重化工業產量看,長江沿岸占到全國46%左右,集聚了全國43%的廢水。
作為沿岸數億人的飲水之源,母親河長江緣何成了化工企業的“搖籃”?
“化工企業有臨海、臨江、臨湖等‘三臨’布局的特點,這跟化工產業用水量大,排水量大,原材料及產品運輸方便有關。”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總工程師、長江經濟帶戰略環評“三線一單”編制技術專家組組長李天威告訴央視網記者,萊茵河、密西西比河也都是這樣的化工布局。
南通大學原黨委書記、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說,長江上中下游經濟階段發展不同,資源稟賦不同,環保意識和執法水平不同,早年在長江沿岸布局的重化工企業,后來在產業轉移時又成為中上游的香餑餑。
“化工圍江”的環境代價
1980年10月建成投產的九江石化,近年來投入數億元用于環保建設。(孔華/攝)
以宜昌為例,二十多年化工產業的集聚發展,帶來了真金白銀,卻犧牲了藍天綠水,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也讓長江“苦不堪言”。
2016年底,湖北沿江部分重化工企業環境違法問題突出,沿江8市(州)87個工業園區,近50%未配套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布局在長江兩岸的部分重化工企業偷排、超標排污等問題時有發生。據長江水利委員會2017年核查確認:長江流域(片)現存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6092個。
化工企業的偷排、超排嚴重威脅到飲水安全。湖北省長江支流總體呈現“好水變少、差水增多”的趨勢。沮河(長江一級支流沮漳河西支)宜昌段受磷化工企業排污等影響,總磷污染嚴重。
此外,化工污水長期排放直接威脅長江生物多樣:長江水系水生野生動物旗艦物種——中華鱘因長期過度捕撈、水質污染、航運干擾、江底挖沙等問題,面臨瀕危的命運;“微笑天使”江豚目前只剩1000多頭,極度瀕危,不僅如此,連普通的魚類資源也在衰退。
破解“化工圍江”必壯士斷腕
湖北三寧化工負責人介紹,該公司距長江最近距離只有五六十米,目前正在建設新廠房準備搬遷。(孔華/攝)
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行動指南下,2018年,成為長江經濟帶化工污染整治專項行動關鍵之年。
宜昌市委書記周霽介紹,宜昌已啟動化工企業專項整治和轉型升級三年行動,推進沿江1公里范圍134家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分類治理,最遲于2025年10月底以前做到長江沿線1公里“留白”。
長江干流的起點四川宜賓也在對長江兩岸1公里范圍的重化工企業進行搬遷,其中,轄區內西南地區最大的氯堿化工企業8月底1000畝廠區要全部搬遷拆除。
重慶市要求,到2020年實現長江、嘉陵江和烏江干流岸線1公里范圍內落后產能企業清零。
安徽省要求,長江沿線1公里范圍內嚴格禁止各類高污染、高風險項目,不符合環保和安全要求的重化工、重污染企業,全部依法搬遷實現達標;。
化工發達的江蘇省,過去三年里,累計關閉沿江地區5937家污染嚴重的化工企業,僅2017年沿江八市共關停落后化工企業1119家……
一方面,“關、轉、搬”帶來財政收入的減少;另一方面,修復長江生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一減一增,也正在考驗沿江各地的“定力”。
“跟普通污染不同,化工企業的污染,尤其一些企業偷排帶來的污染不僅污染水體還滲透土壤,如果不及時發現和修復,會造成半永久或永久污染。”成長春說,污染容易,治理難,破局“化工圍江”、治好“長江病痛”,必須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和久久為功的戰略定力。
?
?
?
相關鏈接: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筑夢之鄉云上松陽 古老村落的逆勢復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