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ofo小黃車被曝出“賣身”滴滴的協議已經達成,公司作價20億美元。除ofo創始人兼CEO戴威保留董事局職位外,其他幾位聯合創始人均出局。對此,ofo聯合創始人于信在朋友圈辟謠,否認了收購消息。
雖然ofo反復出面澄清,外界關于收購的言論卻愈演愈烈。這種動蕩也不斷影響著消費者體驗。分享返利的“病毒”式營銷,開鎖頁面推5秒短視頻廣告……ofo最近的一連串新鮮“玩法”讓消費者愛恨交加,想單純地騎個車變得越來越難了。
賣ofo紅包年卡1月賺10萬?
“成功邀請1位好友可獲得50元,邀請2位好友可獲得100元,邀請3位好友可獲得150元……”最近,ofo推出的“紅包年卡”活動用分享返利的方式吸引了不少關注。
ofo紅包年卡竟能讓人一夜間“發家致富”?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
據了解,ofo在7月23日上線了“紅包年卡”活動。用戶參與活動可領取100元抵扣券,花99元購買原價為199元的ofo年卡,每天第一單騎行都可獲得小額的現金紅包。購買紅包年卡的用戶將鏈接分享給好友后,每有一位好友購買年卡,原用戶就能獲得50元的返現獎勵。
記者在ofo的APP上看到,1個月來,獲得返現最多的網友已邀請2022人,賺取10.1萬元。在全國排名前10位的網友均獲得了1萬元以上的返現。
從營銷角度看,ofo紅包年卡“邀好友購卡得50元返現”屬于一級分銷模式,這種營銷方式就是促使用戶主動開放擴大自己的人脈、關系渠道,企業則從中獲利。
在監管部門對押金挪用套上緊箍的形勢下,ofo推出的紅包年卡用“撒幣”的噱頭為自己迅速獲得了一筆流動資金。
短視頻廣告上線惹爭議
8月22日,ofo宣布在APP上線短視頻廣告業務,在掃碼開鎖頁面植入短視頻廣告。目前可口可樂、趣多多等品牌廣告已首批上線。
短視頻廣告一上線就惹來不少爭議。反對的網友提出,消費者需要使用數據流量加載視頻以及解鎖單車。如此下來,可能會增加一定的流量費用。也有人對此表示接受,認為廣告播放的同時已顯示解鎖密碼,“不想看可以直接開鎖不看,影響不大”。
不過,目前不看好的聲音居多,更有網友戲稱已經看透互聯網的套路:“廣告先是5秒,然后30秒、60秒,最后每月10元充會員免廣告。”
哪里流量大,哪里就會有品牌的身影。作為高頻使用的客戶端,廣告始終是共享單車重要的盈利點,也吸引了不少品牌商拋來橄欖枝。據分析,消費者在掃碼獲取開鎖密碼時,全部精力會專注在開鎖頁面上,此時植入的短視頻廣告觸達率很高。同時,兼具聲音、動畫的短視頻形式更容易吸引消費者。
事實上,從今年6月開始,ofo客戶端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共享單車APP,消費者幾乎被廣告所包圍。叮當快藥、360借條、花花錢包……在APP上不僅能買東西、玩小游戲,還能辦信用卡、辦貸款。
搭載的額外內容越多,對消費者而言體驗越繁瑣。不過,按照ofo自己的說法,目前商業化已經取得不錯的成績,包含車身廣告、APP端內廣告、企業綠卡的B2B各項業務的總營收超過了1億元。
收購傳言折射盈利焦慮
一邊費盡心思打開消費者的錢包,一邊為品牌商開拓廣告場景,近幾個月來,ofo的諸多動作都在拼命向外界證明自己的盈利能力。然而,不管ofo如何“強勢”辟謠,其“賣身”滴滴、阿里巴巴的傳言始終不斷。
今年4月,網絡報道稱滴滴高層已經在推進收購ofo的談判,如果一切如滴滴所愿,收購消息將在6月前后宣布。當時于信表示,作為董事會成員,并沒有聽說這個事情。
5月,又有消息稱,戴威拒絕了滴滴方面的潛在收購要約,并稱ofo在未來要繼續保持獨立發展,號召公司員工“戰斗到底”。
從7月底開始,收購傳聞變得更加密集,僅僅1個月內,ofo方面已進行了3次辟謠。8月22日,于信在朋友圈說:“周一就提前辟謠了,周三還要再來一遍。假的。終局?還早。”8月23日早間,ofo的B輪投資方經緯中國合伙人肖敏也回應稱,ofo以20億美元被滴滴收購是“假消息”。
種種傳聞背后,是ofo資金承壓的現實。公開資料顯示,今年2月,ofo兩次通過動產抵押換取阿里17.7億元借款。按照約定,6月7日,4.5億元的借款已到還款期,抵押獲得的剩余資金須在2020年2月10日前歸還。
有了阿里的支持,哈羅單車和芝麻信用合作推行全國免押金;被美團收購后,摩拜實現了無門檻免押金。在激烈的競爭下,巨頭的覬覦下,負隅頑抗的小黃車能否堅持到最后?博弈還在進行,但留給它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
?
相關鏈接:
ofo相繼退出維也納等海外市場 共享單車“騎”向世界有點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